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零售资讯 > 胡黄连苷(胡黄连苷1)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胡黄连苷(胡黄连苷1)

更新时间: 2021-11-12 14:07 作者: 58创业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糖尿病胡黄连苷,放眼全球都是一个世纪难题,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随着治疗的技术的提高,部分糖尿病的寿命并不受影响,长期的医疗花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国家来说,医保的支出费用也是巨大的。因此如果谁能研发出根治糖尿病的药物,不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还是西药,那他真的是糖尿病人群的“救世主”。

胡黄连苷(胡黄连苷1)

但是目前,仍然需要正确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胡黄连苷。

胡黄连苷(胡黄连苷1)

近10年来,中医中药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研究人员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开展了系列循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一些小型的临床研究证实在部分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典名方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或部分中成药天芪降糖胶囊、津力达颗粒证实可以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胡黄连苷。但是中医药的长期治疗是否可以减少糖尿斌引起的并发症和中医药的长期应用安全性仍然有待进一步评估。

因此,我们需要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可能有无尽的潜力,但是在研究出真正的有效中医药物之前,西医治疗糖尿病更靠谱。总体来说,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是相对成熟的,但是如果心甘情愿想去当小白鼠,以身试药,也无可厚非。

阴虚火旺的人吃什么调理?

  对于阴虚火旺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而对于阴虚火旺的了解,可能也仅仅是局限于阴虚火旺这个字眼上。阴虚火旺是中医对于体质的一个划分,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诊断标准。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生的表现。心、肝、肺、脾、肾均可出现此种情况。

胡黄连苷(胡黄连苷1)

  说到阴虚火旺所引起的症状,我们就不陌生了,可能我们自身就存在这些问题。阴虚火旺主要以肾阴虚较为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或男子早泄、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或骨蒸发热、腰膝酸软、耳鸣等。而肝火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睡眠多梦、目赤肿痛、口苦口渴,有些人还会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症状。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说明存在阴虚火旺了,对于阴虚火旺的调理,不仅仅需要找中医通过中药调理治疗,还需要从饮食上加以调理,那么阴虚火旺的人吃什么调理较好呢?

  一、对于肾阴虚火旺型的调理比较适宜滋阴泻火。可以多吃黑木耳、莲子、桂圆肉、桑椹子、枸杞子等滋养全身阴液的食物,多喝豆浆,多食用枣皮粳米粥、百合粳米粥、银耳红枣羹、百合莲子羹等。

  二、对于仅仅阴虚体质者,可以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还可多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葚粥、山药粥等粥品。另外,还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对于辛辣燥烈之品,如葱、姜、蒜、韭、薤、椒等要少吃。

  三、对于阴虚火旺的调理,还可选择一些降火去热的茶,如绿茶、菊花茶都是很不错的。也可选择利湿泻火类食物,如冬瓜、西瓜、苦瓜、鸭肉、鲤鱼、鲫鱼、泥鳅、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四、对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状的人,可选择一些滋阴降火类食物,如甲鱼、海带、紫菜、蛤蜊、银耳等。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阴阳毒”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阴阳毒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证。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

本病证与西医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疾病相似,也可见于某些有皮疹的传染性疾病。本篇重点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脏腑失调为发病基础;劳倦过度,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外感六淫邪毒是致病原因。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肾阴亏虚是本,血热瘀毒为标。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亏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是阴阳毒的发病基础。

2.劳倦过度

劳倦过度,调养失当,阴血精气耗伤,脏腑功能失调,虚火内生,外邪乘袭,诱使本病发生或加重。

3.饮食不当

恣食辛辣酒热、海腥发物,或服药失当,导致阴阳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耗伤阴血,蕴生热毒。

4.七情内伤

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或思虑过度,阴血暗耗,导致肝肾阴亏,血热火盛而萌生病患。

5.外感六淫邪毒

外邪袭表犯肺,痹阻肌肤筋骨,深入血络,燔灼营血,致使发热恶寒、肌肉筋骨疼痛,皮肤斑疹诸症丛生。外邪中以火热毒邪为主,烈日曝晒每使病情加重。风寒湿邪日久亦可郁而化热。

二、病机

在先天不足,阴血亏虚,脏腑失调的基础上,风燥暑热外邪与内热虚火相搏,燔灼营血,熏蒸肌表。若感受风寒湿邪,则易于痹阻肌肉筋骨。如饮食不当,劳倦内伤,七情过极,扰动阴阳,耗伤精血,血热火盛,肌肤血络受损,出现面赤身热,皮肤斑疹。疾病初起,虽有阴血不足,脏腑亏虚的病理变化,但病变部位主要以肌表血脉筋骨为主。

病情发展,内侵脏腑,损及肾、心、脑、肝、胆、肺、脾。如阴血内伤,心络痹阻,导致心悸不安、胸闷心痛;肺失宣肃,内生积饮,出现咳喘气急;脾胃损伤,生化乏源,则见纳少便溏,气短乏力;阴虚阳亢,肝络失和,可致头痛、眩晕、胁肋疼痛;湿热困遏,胆汁泛溢,则现黄疸;病久及肾,水液不归正化,以致肢体浮肿,精微下泄;湿热瘀毒,上攻巅脑,可出现神识昏昧,痉厥抽搐。

本病从禀赋不足,脏腑亏虚为发病基础,加之外邪瘀热蕴毒致病。毒邪为患,具有伤及广泛,无所不致的特点,因此病变损害部位广泛,常见多个脏腑与经络、肌肉、关节同时受累。

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论其标,外有六淫邪毒,内有火热、痰湿、风阳、瘀血,邪久不化,均可蕴毒。诸邪之中,以血热瘀毒为主。禀赋不足,脏腑亏虚为本病发病基础,外感内伤诸因致精血耗损,脏腑重伤而为本。论其本,则为正虚,而尤以肾虚阴亏为关键。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先天不足,后天戕伤,在病变过程中,诸脏腑损伤多以肾虚为核心,阴阳气血的亏损尤以阴血最为严重。此外,久病阴血暗亏,阴损及阳,血伤气耗,亦可形成阴阳两虚,脾肾俱败,以及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证候。

本病虚(肾虚阴亏为主)、瘀(血络瘀滞)、毒(热毒、火毒)三者并存,互为因果。肾虚阴亏,瘀热易于蕴毒;热毒燔灼,耗伤阴血,则肾虚阴亏更甚;热毒搏结于血分,血脉痹塞则为瘀血,正所谓“热更不泄,搏血为瘀”。虚、瘀、毒三者互为影响,终至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遍及颊部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隆起的红斑上富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萎缩性瘢痕。

2.日光照射引起皮肤红斑加重。

3.口腔或鼻咽部溃疡疼痛。

4.肢体关节疼痛。

5.面肢浮肿。

6.或有癫狂、抽搐等表现。

二、病证鉴别

1.温病发斑

温病发斑多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出现的病期、发疹次序、分布范围、经过情况有特殊规律,实验室检查有特异反应,抗核抗体系列检查阴性可资鉴别。

2.尪痹

晨僵明显,久病可有关节畸形强直,类风湿因子阳性,无本病特有的皮疹及自身抗体,少有肾损害。

三、相关检查

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ds-DNA抗体、Sm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IgG、IgM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3和CD8减少,CD4相对增多,活动期CD4/CD8>2;血清补体下降。狼疮带试验阳性,狼疮细胞(LEC)阳性,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血沉加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SIL-2、TNF-α、γ干扰素增高,肝、肾功能异常。

【辨证】

一、辨证思路

1.辨虚实主次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尤以正虚肾亏,邪热瘀毒蕴结为多,纯实纯虚证较少。临证时要分清虚实的轻重主次。一般病变初期以邪实为主,病久则以正虚为主;皮肤红斑、关节疼痛明显者以邪实为主,内脏损害多见正虚之象。

2.辨在表在里

本病初期以皮损和关节症状为主,病变部位在表;病久则内传脏腑,病变由表入里,由肌表经络到脏腑骨髓。

二、类证鉴别

本病后期多见五脏损伤,临证时要辨别所损之脏。若面目、四肢浮肿,尿中蛋白持续不消者,多为病损在肾;若咳嗽气喘,不能平卧,胸闷胸痛,为病损在肺;若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为病损在脾。若胁痛、黄疸,肝功能异常,为病损在肝;若心悸少寐,胸闷气短,脉至数不均,为病损在心。

三、证候

1.热毒炽盛证

症状:高热持续不退,烦躁不眠,面部蝶形红斑,皮肤紫斑,关节肌肉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

病机分析:热毒炽盛,邪正交争,则高热不退;邪扰心神,则烦躁不眠;邪热火盛,肌肤血络受损,则斑疹红赤,或有皮肤紫斑;邪热阻络,则关节肌肉酸痛;热盛伤津,则见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均为热盛之象。

2.邪入气营证

症状:壮热不已,红斑色鲜艳,或有水肿型红斑,甚者可有血疱或大疱,神昏谵语,抽搐,吐血衄血,皮肤紫斑,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或弦数。

病机分析:本证病机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则高热不退,红斑色鲜;热扰心神,则烦躁神昏;热盛动风,则肢体抽搐;热迫血行,则出血吐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均为邪入气营之象。

3.湿热内蕴证

症状:低热烦躁,口舌生疮,皮肤破溃,生疮如粟,腿生红斑结块,关节红肿酸痛,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濡数。

病机分析:湿热内蕴,壅盛酿毒,充斥上下,循经走窜。湿热上蒸,则见口舌生疮;热毒入血,走窜肌肤,则皮肤起脓点,生疮如粟;湿热流注于肢节,则腿生红斑结块,关节红肿酸痛;湿热之邪内伏,则见发热烦躁,纳少;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4.风湿热痹证

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游走不定,痛不可近,屈伸不利,或局部发热,严重者口渴,咽干,烦闷不安,低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

病机分析: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风湿阻络,不通则痛,则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湿热内阻,则局部发热;湿热内阻,津不上承,则口渴,咽干;邪热伤阴,可见低热,溲赤,便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均为湿热之征。

5.瘀热伤肝证

症状:黄疸,胸胁胀痛,腹胀纳呆,头晕失眠,月经不调,皮肤紫斑,吐血,衄血,胁下癥块,舌质红,或舌质紫暗瘀斑,少苔,脉细弦。

病机分析:瘀热伤肝,胆汁外溢,则见黄疸;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则有胸胁胀痛,腹胀纳呆;肝血不足,则见头晕失眠,月经不调;瘀热伤络,则见皮肤紫斑,吐血,衄血;气滞血瘀,则见胁下癥块;舌质红,少苔,为邪热伤阴之象;舌质紫暗瘀斑,脉细弦,为瘀热伤肝之征。

6.瘀热郁肺证

症状:胸闷胸痛,咳嗽痰少,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咽干口渴,烦热不安,舌质暗红,脉滑数或偶结代。

病机分析:瘀热伤肺,则见胸闷胸痛,咳嗽痰少;邪伤心阴,心神不宁,则见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烦热不安,脉结代;邪伤肺阴,则咽干口渴;舌质暗红,脉滑数,均为瘀热之征。

7.阴虚火旺证

症状:持续低热,五心烦热,斑疹暗红,自汗盗汗,咽干咽痛,耳鸣腰酸,脱发,足根疼痛,舌质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肝肾阴伤,阴不制阳,虚火内生,则见低热,五心烦热;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则耳鸣,脱发,腰酸,足根疼痛;舌红无苔,脉象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象。

8.肝肾阴虚证

症状:偶有低热,局部斑疹暗褐,腰酸腿痛,关节轻度酸楚,毛发脱落,月经不调或闭经,或伴头晕目眩,耳鸣,眼内干涩,口燥咽干,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病机分析:邪热久羁,热伤阴液,肝肾阴虚。阴虚津亏不能滋养诸窍,故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经少,大便偏干;肝阴不足,则眼内干涩;舌光红,脉弦细兼数,亦为阴虚之象。

9.脾肾阳虚证

症状:面色无华,四肢浮肿,腹部胀满,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足跟痛,肢冷面热,尿少或尿闭;或见悬饮,胸胁胀满,气促,喘咳,痰鸣,精神萎靡,舌质淡,舌体胖嫩,苔少,脉沉细弱。

病机分析:阴伤及阳,阳虚水停。阳气不足,气不化水,则四肢浮肿,腹部胀满,尿少尿闭,或见悬饮;阳虚失于温煦,则肢冷面热;阳虚饮停,则喘咳,痰鸣,精神萎靡;舌淡体胖嫩,脉沉细弱,皆为阳虚之象。

10.气血两虚证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汗出,心悸气短,眩晕耳鸣,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病机分析:病久气血亏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血不养心,则见心悸气短;精血不足,髓海失养,则眩晕耳鸣;气虚卫表不固,则易汗出;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舌淡,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疗】

一、治疗思路

1.补虚泻实,正邪兼顾为基本原则

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当补虚泻实,正邪兼顾。从脏腑分类,补虚有补肾、益肝、健脾、宁心、养肺的不同;从阴阳气血而言,有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的区别。临证中,以补肾养阴,清化瘀毒为常用大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临证若邪实表现突出,如见高热不退,或神昏痉厥,或黄疸胁痛明显,或关节疼痛剧烈等,此时应以急则治标为主。如病情尚属稳定,以腰酸乏力、心慌气短、面色无华等阴阳气血亏虚症状为主者,治疗以补虚图本为主。

二、基本治法

1.清热解毒法

适应证:热毒炽盛证。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两方皆能清热解毒,是治疗热毒内盛的代表方。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山栀、知母、白茅根清热利湿;水牛角片、羚羊角粉、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生石膏、生玳瑁、金银花清热解毒。

加减:高热不退,重用石膏、知母,加寒水石、滑石、大青叶;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关节疼痛,加忍冬藤、桑枝、土茯苓;口渴心烦,口腔溃破,小便短赤,加黄连、淡竹叶、车前草、鲜芦根。

2.清气凉营法

适应证:邪入气营证。

代表方: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前方凉营为主,主要适用于邪入营分;后方气营两清,多用于邪入气营之证。

常用药:水牛角、丹皮、赤芍、生地、玄参清热凉营;生石膏、知母、生玳瑁清气分热;黄连、黄芩、山栀清热利湿;金银花、连翘、竹叶、生甘草清热解毒。

加减:斑疹红赤,重用生地、丹皮,加白茅根;神昏谵语,加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

3.清热化湿法

适应证:湿热内蕴证。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焦山栀、香豉清热除烦;芦根清热生津;石菖蒲芳香化浊;制半夏化湿和中。

加减:皮疹明显加土茯苓、凌霄花;发热,舌苔黄厚而腻,加藿香、瓜蒌皮。

4.祛风清热法

适应证:风湿热痹证。

代表方:白虎桂枝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前方清热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热痹,壮热烦躁,关节肿痛;后方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用于寒湿阻络,郁而化热之证。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忍冬藤清热;桂枝、秦艽、羌活、独活、防风、薏苡仁、海风藤、虎杖、桑枝、威灵仙祛风通络。

加减:关节肿痛明显,加地龙、蜈蚣、全蝎、乌梢蛇;皮疹红赤,加赤芍、紫草。

5.凉血疏肝法

适应证:瘀热伤肝证。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茵陈蒿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凉血,用于肝郁化火;茵陈蒿汤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用于瘀血内停之证。三方合用,清热凉血,疏肝活血,可用于瘀热伤肝之证。

常用药:柴胡、川楝子、延胡索、枳壳、陈皮疏肝理气;丹皮、赤芍、郁金、丹参、生地、紫草清热凉血;茵陈、山栀、大黄、鸡骨草清热退黄。

加减:吐血,衄血,加白茅根、小蓟、茜草;胁下癥块,加桃仁、红花、莪术、地鳖虫。

6.清热泻肺法

适应证:瘀热郁肺证。

代表方:泻白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前方清肺为主,用于肺热之证;后方泻肺行水,用于肺热饮停之证。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瓜蒌皮清肺泄热;葶苈子、冬瓜子、茯苓、猪苓泻肺利水;鬼箭羽、枳壳、郁金理气活血;杏仁、桔梗宣肺止咳。

加减:咳嗽痰多,胸胁疼痛,加白芥子、法半夏、五加皮、香附、延胡索;气急胸闷加苏子、厚朴;心悸气短,心慌者,加玉竹、五味子、太子参、龙齿;唇舌暗紫者,加苏木、川芎、丹参;咽干口渴,加沙参、麦冬、天花粉。

7.养阴清热法

适应证:阴虚火旺证。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合玉女煎加减。前方养阴透热,后方补肾清热。

常用药: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玉竹甘寒养阴;青蒿、秦艽、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山萸肉、生地、地骨皮、女贞子清解虚热。

加减:低热不退,加胡黄连、银柴胡;肌肤红赤者,加水牛角、赤芍;骨节酸痛明显者,加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者,加天花粉、川石斛、玄参、麦冬、制大黄;舌红苔少,阴伤明显,加女贞子、旱莲草。

8.滋养肝肾法

适应证:肝肾阴虚证。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前方滋阴补肾,主治肾虚精亏,虚火内扰所致的肾阴虚证;后方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精髓亏损,阳失潜涵,封藏失司所致的真阴不足证。

常用药:生地、熟地、山药、山茱萸、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天冬、麦冬、枸杞子滋养肝肾;菟丝子、续断补肾温阳,阳中求阴。

加减:五心烦热,盗汗,加糯稻根、牡蛎;关节疼痛加石楠藤、鹿衔草;头晕耳鸣,腰酸,加女贞子、旱莲草;大便干结加玄参、柏子仁;口舌溃破加白残花、黄连、人中白;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菟丝子;皮疹明显,加丹皮、赤芍。

9.健脾温肾法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附片、肉桂、仙茅、仙灵脾、桑寄生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阴中求阳;茯苓、泽泻利水消肿。

加减:水肿明显,小便短少,加车前子、猪苓;腹大如鼓加陈葫芦、川椒目、大腹皮;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加炒苡仁、怀山药、山楂肉、鸡内金;恶心呕吐,加法半夏、姜竹茹、橘皮;蛋白尿长期不消,加芡实、金樱子、石韦;胸腔积液,咳嗽气喘加葶苈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法半夏。

10.补气养血法

适应证:气血两虚证。

代表方:八珍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前方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之证;后方补气生血,多用于失血过多,血亏而气虚之证。

常用药: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阿胶补血。

加减:出血量多,加旱莲草、龟板;紫斑明显者,加侧柏炭、蒲黄;大便溏薄者,加山药、扁豆。

三、复法应用

1.清营解毒,凉血滋阴法

适应证:毒热炽盛,灼伤营阴证。症见面部斑疹鲜艳,身热不退,烦躁不眠,舌质红绛,脉细数。

代表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粉、水牛角、犀角、牛黄、玄参、生地、丹皮、赤芍凉营解毒;金银花、连翘、玳瑁粉、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山栀、青黛、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紫草、白茅根、知母清热利湿。

加减:皮肤有红斑加紫草、土茯苓;发热,恶风,咽痛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热盛伤阴,口渴心烦者,加玄参、麦冬、生地清热滋阴生津。

2.滋补肝肾,凉血化瘀法

适应证:肝肾亏虚,瘀热阻络证。症见斑疹暗褐,腰酸腿痛,毛发脱落,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质暗红,脉细数。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前方滋阴清热,后方凉血化瘀。

常用药:生地、熟地、山药、山茱萸、制首乌、女贞子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水牛角、丹皮、赤芍清热凉血;丹参、鬼箭羽活血通络。

加减:低热不退,加青蒿、银柴胡;皮疹明显,加紫草、凌霄花;紫斑,出血者,加旱莲草、茜草根。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党参30g,黄芪30g,沙参30g,玄参30g,生地30g,丹皮30g,赤芍12g,当归12g,桃仁6g,红花15g,郁金6g,川连6g,莲子心6g,血竭3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属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者。

(2)生玳瑁30g,生地15g,金银花15g,白茅根20g,丹皮10g,天花粉15g,玄参10g,黄柏10g,知母10g,石斛10g。有清热解毒、凉血护阴之功,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毒热炽盛证。

2.常用中成药

(1)雷公藤片:功能与主治:祛风解毒。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瘀较著者。用法与用量:每次2片,每日3次。

(2)三藤糖浆:功能与主治:活血凉血养血。用于各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法与用量:每次10~15ml,每日3次。

(3)秦艽片: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祛风利湿,活血通络,用于各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法与用量:秦艽、乌梢蛇、黄芪、玄参、生地、丹参、茯苓、泽泻、黄柏共研细末,制成片剂,每片重0.5g,每日15~20片,分2~3次服。

3.外治疗法

(1)生大黄12g,熟附子10g,牡蛎10g,加水500~800ml,煎至2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保留30分钟后排出。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者。

(2)白矾0.5g,枯矾0.5g,五倍子2g,混合研细末,在皮肤糜烂或溃疡处外敷。用于皮损较著者。

五、临证勾要

1.阴阳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病名由张仲景提出,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但最终在临床上没有形成固定的病名而被沿用,相反为温病学中更加细化的病证治疗所取代。以此作为线索,大体还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发斑性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的进展。现代临床多把此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联系,当然阴阳毒还可见于其他发斑性疾病,不能将两者等同。

2.治标与治本

治疗本病要抓住治标与治本两个方面。由于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外感风热湿毒所致,因而治标多从祛风清营解毒着手。以面部或全身皮损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凉营解毒,药如当归、生地、蝉衣、防风、牛蒡子、丹皮、赤芍、紫草等。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为主症,治疗当以祛风宣湿,清热通络为主,方用白虎桂枝汤或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急性暴发型红斑狼疮患者除表现为面部红斑以外,还常伴有高热、烦躁、舌苔黄燥、舌质红绛等气营两燔的表现,甚则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症,当清气凉营解毒,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病有肝肾亏虚等本虚的一面,标实与本虚往往互相错杂。因为风湿热毒极易耗伤人体的阴血,导致肝肾亏虚,而肝肾亏虚又容易导致风湿热毒等标邪的侵入或稽留不去,再则本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雷公藤等药物,也容易形成阴虚火旺的病理改变。在临床上本病也常表现为头晕目眩、毛发脱落、面部暗黑、身体低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肝肾阴血受损的征象,特别是在病变稳定期或缓解期尤为突出。此时治疗则应以治本为主,以养肝益肾为大法,方用左归饮加减,常用何首乌、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山药、山萸肉等。养肝益肾非朝夕可图,须久久服用,方可收功。

3.病证多端,随机化裁

红斑狼疮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往往有多脏器的损害,尤以肾、肝、肺、心等脏器的损害为多见。治疗时要根据各受损脏器的病变特点分别采用相应的治法。如狼疮性肾炎主要表现是面目、四肢浮肿,且浮肿程度往往较甚,尿中蛋白持续不消。治疗应以健脾益肾为主,稍佐化气行水、活血化瘀之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茯苓、泽泻、车前子、桃仁、红花、泽兰叶等。

狼疮性肝炎初期主要表现为胁胀、纳差等肝脾不和的征象。由于肝肾阴伤是致病之本,故治疗应以养肝运脾为主,稍佐理气疏肝之品。气郁较甚,胁痛明显时酌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腹胀较著,从实用川朴、鸡内金理气消胀,从虚用党参、山药健脾助运。肝功能明显损害时,加用黑料豆、枸杞子、楮实子、泽兰叶等。若腹水形成,则改投春泽汤加味以健脾利水。

狼疮性肺炎多见咳嗽、气喘、胸闷等,波及胸膜还可形成狼疮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以致咳嗽加重。前者治疗重在清热宣肺,常用麻杏石甘汤或泻白散加减;后者则以下气行水为主,常用葶苈子、白芥子、苏子、茯苓、桑白皮、冬瓜子、半夏、薏苡仁、杏仁等。

少部分患者还可见狼疮性心肌炎,表现为心悸、少寐、胸闷、气短、脉至数不齐等,治疗每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主,常用炙甘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紫丹参、生地、茯神、柏子仁、玉竹、酸枣仁等。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变化莫测,证候错综复杂,临证时要仔细辨别,抓住主要矛盾,灵活多变地随机施治。

4.中西医结合

本病病情较重,常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的作用在于:一是对大多数病例而言,可减少激素用量,或可停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不能完全取代激素。少数病例(特别是病情较轻患者)可不用或逐步停用激素,单用中药能取得满意效果。二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三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四是可较快地改善症状,减少病情波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红斑狼疮在中医典籍中并无相应名称,究其成因,以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本病多发于青春妇女。“女子以肝为先天”,“乙癸同源”,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加之情怀久郁,肝郁化火,耗伤肝肾阴精;或热病之后,阴伤未复;或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损伤气血,致使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营运失调,此乃发病之基础。

本病以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气血失调,郁热内起,化生风毒,毒热锢结,郁于血分,遇有日晒、情怀不畅或外感扰动,则外见皮肤红斑,疹点隐隐,肌肤疹痒,关节肿痛;内见络损血瘀,脏腑受损,而成低热绵绵,或高热不退,甚或热盛神昏,腰酸胁痛,心悸气喘,尿多脂沫,种种变证均由风毒营热而来。

周仲瑛教授认为,本病常见以下几个类型:

风毒痹阻,络热血瘀证:肌肤瘙痒,周身关节肿痛,两膝为著,或痛处游走不定,可伴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低热绵绵,口干而渴,心烦易躁;红斑隐隐,尿赤便结,舌质暗或有紫色,舌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来弦数或弦滑。本证多见于红斑狼疮内脏、关节损害型。治宜祛风解毒,凉血化瘀,选《医宗金鉴》秦艽丸加减。药用:秦艽、功劳叶、漏芦、白薇、大生地、广地龙、乌梢蛇、青风藤、鬼箭羽、凌霄花、商陆根等。

血分毒热,气阴耗伤证:忽起壮热,留连难平;或寒热往来,或定时发热,并无恶寒,届时自平,反复数月,甚或数年不已;面部红赤,手臂、胸腹红疹隐隐,肌肤灼热,关节酸痛,头痛目赤,口干咽痛,大便干结。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食纳无味,苔薄少津,舌质红或暗红,脉来弦滑数、重按无力。本证多见于狼疮急性型、发作期。治宜清透血热,益气养阴,选《证治准绳》清骨散加减。药用青蒿、白薇、银柴胡、炙鳖甲、葎草、知母、丹皮、大生地、炒常山、雷公藤、太子参、白芍等。

肝肾阴虚,风毒留恋证:低热绵绵,或低热时起时平,稍事劳动即热度渐升,精神不振,食纳无味,不耐疲劳,面颧升火,皮疹色暗,活动后或激动时疹色增红,关节酸楚,头昏耳鸣,腰膝酸痛,头发稀疏或枯焦,月经不调或闭经不行,小便短少,大便偏干,苔薄少,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细数。本证多见于狼疮稳定型、缓解期。治宜培补肝肾,祛风解毒,药用功劳叶、大生地、制黄精、制首乌、枸杞子、川石斛、秦艽、漏芦、紫草、乌梢蛇、炙僵蚕、白薇、凌霄花等。

脾肾两虚,血瘀水停:面色无华,目胞及下肢浮肿,面颧红斑色暗,或见色素沉着,心悸气短,胸腹胀满,胁下结块,精神萎靡,周身乏力,足跟疼痛,形寒怕冷,肢清不温,小便不利,大便或见溏薄,苔薄或腻,舌质紫暗,色偏淡,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脉细弱。本证多见于狼疮晚期或合并狼疮性肾炎者。治宜补肾健脾,活血行水,药用太子参、生黄芪、仙灵脾、附子、生地、制黄精、木防己、天仙藤、泽兰、泽泻、雷公藤、商陆根、露蜂房等。

由于本病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故治疗期间宜以培补肝肾作为重要法则,即使血分毒热证,亦宜顾护肝肾之阴;脾肾两虚证,也需气阴双补,或阴阳并调,不宜多用纯阳之品,以免灼伤阴精。合用激素者,激素用量大,阳热症状重,可以着重滋阴降火或清热凉血;激素撤减时,宜多用平补肝肾之品,并可酌加少量温补肾阳之品,用多用少需凭辨证。同时本病风毒、瘀热为重要病理因素,故不论何型均可选用祛风解毒、清透瘀热、活血化瘀之品,根据具体病情酌加雷公藤、鬼箭羽、漏芦、青蒿、商陆、炮山甲、露蜂房等药。

二、验案举例

周某,女,21岁。反复不规则发热伴面部红斑7年余,于1995年1月7日初诊。

患者于1988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稽留不退,体温达40℃左右,全身出现充血样皮疹,面部红斑,并有面部及下肢浮肿,尿蛋白阳性,肝脾肿大,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经多家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应用大剂量强的松(60mg/d)及雷公藤(15mg/d)发热下降,体温降至正常后则予强的松10~20mg维持。遇疲劳、情绪波动或外感则体温复升,弛张难平,必须反复应用大剂量激素方能控制。但近4个月来,强的松减至30~40mg即起身热。发热通常上午为甚,并无形寒,午后身热渐降,体温38.7℃~40.1℃,两膝及手指关节疼痛,手心灼热,经闭2年有余。苔黄薄腻。舌红带紫,脉来细数。颈、臂散发紫红疹点,下肢内侧有青紫斑,胁下胀痛(肝、脾肿大Ⅰ度)。此乃内伤发热,肝肾阴虚,瘀热内扰。治宜清透血热,凉血散血。

处方:银柴胡10g,青蒿(后下)30g,白薇15g,炙鳖甲(先煎)15g,知母10g,炮山甲(先煎)10g,炙僵蚕10g,葎草30g,丹皮10g,大生地15g,鬼箭羽15g,商陆根6g,炒常山6g。强的松仍用40mg,清晨顿服。

二诊(1995年1月14日):服药1周,体温有所降低,晨起37.2℃~37.8℃,上午最高体温38.4℃,午后汗出热退,疲劳乏力。治守原法,酌加益气之品,原方加太子参12g,去鬼箭羽。

三诊(1995年1月21日):续服药2天,体温有所下降,鼻衄1次,血色鲜红,近日来体温已正常。晨起纳差腹胀,背后酸楚,皮肤时有痒感。苔黄薄腻,舌质偏红,脉细。药已中病,血热有减,原方续服。

四诊(1995年1月28日):连续服药,身热未起,强的松已减为30mg/d。唯右手指关节僵硬疼痛,口不干,牙龈肿痛,苔脉如前。原方加片姜黄10g通络止痛。

五诊(1995年3月23日):体温已正常近2月,激素减为强的松25mg/d,自觉无明显不适,面部已无红斑,颈、臂疹点渐隐,下肢青紫斑褪去,月经于本月18日来潮,口干不著。予养阴清热,和营凉血继进。

处方:银柴胡10g,青蒿20g,白薇15g,炙鳖甲(先煎)15g,炮山甲(先煎)6g,大生地15g,知母10g,丹皮10g,太子参15g,蝉衣5g,商陆根9g,炒常山9g。

六诊(1996年2月10日):体温正常。日来面部瘙痒潮红,稍有热感,口干,苔黄薄腻,舌边尖红,舌质偏暗,脉细。肝经郁热,气阴两伤,风毒郁于肌腠。

处方:柴胡10g,炒黄芩10g,山栀10g,青蒿15g,丹皮10g,知母10g,大生地15g,功劳叶10g,蝉衣3g,炙僵蚕10g,商陆根9g,太子参15g。

病员坚持来诊,病情平稳,月经按时来潮。服中药同时,激素继续缓慢递减,发热未再复作。

按:此例患者以发热、皮疹为主症,从阴虚与瘀热论治,用青蒿鳖甲汤加丹皮、生地、鬼箭羽等凉血化瘀之品。二诊时出现气虚症状,加太子参补气。三诊守方不变。四诊时关节疼痛明显,加片姜黄祛风通络。五诊见面部瘙痒潮红,加蝉衣祛风止痒。六诊从肝经郁热,气阴两伤,风毒内郁着手收功。

【预后及转归】

阴阳毒因涉及的疾病不一,其预后差别很大。盘状红斑狼疮预后较好,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则预后较差。在20世纪50年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5年存活率为5%,即95%的病人生存期小于5年。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其生存率大有改善。国外报道5年生存率为90%,10年生存率为80%,我国分别达到98%及8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因是感染,其次是肾功能衰竭。在疾病晚期由于治疗上的种种矛盾,常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第二个原因。

【预防与调护】

1.避免日光曝晒及紫外线照射。按时作息,不宜过于疲劳。节制房事,严格控制妊娠,疾病未控制时,不宜妊娠。调摄寒温,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2.禁烟酒,也不宜用药酒、补酒等治疗。内热重者,宜食凉性食物,可食用生梨、西瓜、生藕、荸荠等。忌食羊肉、狗肉、马肉、驴肉等温性食物,否则可诱发和加重病情。辣椒、青椒、大蒜、大葱、韭菜、桂圆等热性的食物不宜多食。菠菜能发疮,花菜能加重脱发,香菇、芹菜能引起红斑皮疹,不宜食用。

3.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机能。气虚易感冒者,可服用益气药如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散等;阴虚体质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大家都在看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