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故事 >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更新时间: 2021-06-19 02:27 作者: 58创业网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01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过去一年、半年,特别是过去一个月,市场最大的争议是眼下最热门的投资: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大盘股持续抱团上涨和中小盘股持续阴跌的局面眼下最热门的投资,到底是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的特殊现象,还是A股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其底层逻辑冲突是眼下最热门的投资: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你到底相信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是相信板块轮动的均值回归?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如果这个根本问题没想明白,没做出正确选择,未来在股市赚钱,就难于上青天了。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经常看力哥文章的都知道,无论“马太效应”还是“均值回归”,都是力哥隔三差五唠叨一遍的世界基本运行原理。

眼下最热门的投资:新的一年,投资什么最好?

都正确。

但当它俩冲突时,就懵逼了。

这个问题,去年也一直困扰着我,两种逻辑一直在脑海中交锋。

去年10月,以七步定投实盘终止定投中证500为标志,我开始进入调整期。

我自己的账户,也根据新理论,对组合不断调整,到上个月,已全面调整完毕。

现在,我基本形成了重新说服自己的完整理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还是想告诉大家。

02

过去这些年,市场最流行的基金定投理论是:估值分位点理论。

该理论前提假设是:任何指数,长期看,都会出现均值回归现象。

也就是涨多了要回调,跌多了要补涨,这个上下波动的中枢,是它自己的估值(PE/PB/PS)。

和自己过去估值数据对比,看位于百分位什么位置。

低估买入,中估持有,高估卖出,长期看,赚钱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风险还很低。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实际上是经典价值投资理论,在指数化投资中的降维应用。

但现在看来,该理论有个bug:它默认任何一个指数,在超长周期内,都会不断自我重复,太阳之下无新事。

但人类历史进程,并不会简单自我重复。

如果指数背后的市场,是成熟稳定的,没有大量前所未见的创新,历史数据才能作为预测未来的指南针。

但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似乎都不能完全适用。

比如恒生指数,过去20多年PE都在10-20倍之间波动,最低跌到8倍左右,最高涨到25、26倍的样子。

因为过去20多年,恒指主要由金融地产两巨头把持,外加公用事业、贸易、娱乐等行业,构成相对稳定。

银行霸主还是汇丰,保险霸主还是友邦,地产和公用事业,还是那几大家族把持着,变化很少。

年轻人不管学历多高,都只能给这些大机构大家族打工,阶层高度固化,看不到逆袭希望,这也是19年香港乱局背后的原因之一。

但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崛起,特别是互联网领域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恒指构成。

这两年参与港股打新的都有明显感受,大肉签集中在大陆公司。

目前恒指三大权重股:腾讯、阿里、美团。

这些互联网大佬的赚钱能力超强,营收增速超快,已形成垄断格局,未来确定性极强,市场自然愿意给更高估值,业绩和估值共同推动股价持续上涨。

长此以往,香港本土企业在恒指中,会越来越边缘化,失去话语权。

再拿过去的估值,给现在和将来的恒指做指南,就可能失真。

恒指现在滚动PE16倍,已创10年新高,放过去20年看,分位点也高达80%。

恒生指数过去十年PE走势

按经典估值理论,现在显然太贵了,应该清仓。

但分析下权重股会发现,腾讯50倍,阿里40倍,美团250倍,小米43倍,药明350倍、安踏75倍、百威77倍……

把这些互联网科技股,还有最热的消费医疗去掉,留下传统的金融地产,恒指几乎没怎么涨。

比如工行5倍、新鸿基13倍、长和5倍、华润7倍……

再看美股也一样,消费医药科技三巨头,也是持续上涨,传统行业和小票,则上涨乏力。

纳斯达克100走的比标普500好,标普500走的比罗素2000好。

纳斯达克指数近10年走势

到底是机构非理性抱团,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03

具体到A股,情况又最为特殊。

历史上看,中小盘股涨幅,整体明显高于大盘股。

上世纪90年代起,A股就是个大赌场,技术分析大行其道,大家都想快进快出赚快钱。

因为A股长期实行核准制,不是公司好就能上市,得排队叫好,反过来说,已经上市的公司,也不会退市。

所以上市公司不管业绩多差,那个壳就很值钱。

因为市值低,股本少,容易被资金拉起来,炒ST概念,炒借壳上市,炒重组概念,炒各种消息,就成了来钱最快的炒股策略。

长期浸淫在这种环境中的老股民,自然对那些众所周知的大盘蓝筹股,嗤之以鼻,觉得体量太大,飞不起来,没意思。

在06-07年和14-15年两轮大牛市中,都出现大小盘轮动上涨的普涨局面,但算整轮牛市涨幅,中小盘股还是明显高于大盘股。

尤其15年牛市涨幅,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

虽是普涨行情,但盘子越大的指数,绝对涨幅越小。

1、在真正的大牛市中,中证500和创业板这种偏中小盘的指数,会跑赢沪深300、上证50这些大盘股,应优先投资。

2、根据分位点理论,沪深300、创业板等指数估值都已明显高估,中证500却依然便宜。

结论是:应该把更多资金投入中证500,期待下一轮牛市,估值回升,涨幅最大。

但上述逻辑,从17年底开始,悄然出现变化。

19年科创板成立后,变化开始明显;

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变化进一步加速,引发巨大争议。

随着近几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P2P整体凉凉,房住不炒坚定执行,金融机构降杠杆需要迫切,全球货币持续超发,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疫情对本就孱弱的全球经济进一步冲击,中国对自主科技创新需求急迫,经济内循环和国内居民消费升级……

凡此种种,让高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制度改革得以加速。

注册制改革,就是政府放权,市场说了算,优胜劣汰,好企业就该给予不断嘉奖,坏企业,作假的,就该罚得倾家荡产,狼狈退市。

这才是资本市场本该具备的功能,价值投资才会真正管用,“赌场论”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过去2年,A股正在发生的变化,是此前28年从未出现过的。

我们的股市,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正在上演一场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的史诗巨片!

再用过去管用的经验和理论,不管认为中小盘股长期看涨幅高于大盘股,还是坚持“以史为鉴”,分位点低估买入,高估卖出,可能都会失灵。

04

至于眼下的白马龙头抱团,既是应对注册制改革,机构的理性选择,也是全球狂发货币,资本不得不追逐高确定性核心稀缺资产的非理性产物。

虽然有泡沫,监管也有点不安,但和过去庄家游资散户喜欢炒作小盘绩差股,有本质区别。

没有业绩支撑的估值泡沫,是击鼓传花,一旦崩盘,死伤惨重。

深度套牢后,只能等下一波估值泡沫起来,新一批韭菜入场接盘,才能解放。

本质上,还是“赌场论”那一套。

白马龙头抱团炒作,眼下看估值过高,但只要业绩不雷,高估值就会随时间流逝,不算被消化。

就算崩了,也不太可能腰斩再腰斩,回撤30%已是极限,只要假以时日,这点跌幅又能重新涨回去,再创新高。

现在是业绩估值一起做加法,一涨再涨。

未来如果估值做减法,只要业绩还做加法,耐心持有,坐等时间玫瑰,悄然绽放,还是能赚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小盘指数从此失去投资价值。

看过去10年PE分位点,眼下中证1000(20%)<中证500(31%)<中证700(43%)<中证200(62%)<创业板(91%)<沪深300(98%)<上证50/中证100(99%+)。

规模越大的指数,分位点越高。

解释下,创业板比较特别,自成一体,经过10年发展,创业板已诞生一批白马龙头,宁德、东财、迈瑞、爱尔、智飞,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小盘指数。

但看PE绝对值,却反过来:上证50(14倍)<中证100(15倍)<沪深300(17倍)<中证200(22倍)<中证700(24倍)<中证500(28倍)<中证1000(39倍)<创业板(70倍)。

如果上面理论推演正确,中证500这两年明显跑输沪深300,不是它没有投资价值,而是按照现在的估值逻辑,还是太贵了。

以前大家喜欢炒小盘股,觉得小盘股估值高于白马龙头才合理。

但未来白马龙头有更强的确定性,容易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反而应给予更高估值。

中盘股中,也有一些优秀公司未来会成长壮大,但整体上风险更高,不确定性更大,估值反而应低一些。

中证500跑不过沪深300,中证1000又跑不过中证500,实际上是在消化过去过高的估值。

虽然看分位点,好像中证1000最便宜。

这属于新形势下的均值回归。

创业板估值那么扎眼,是因为创立时间较晚,上市的本就是比较年轻的公司,其中有些已成长为白马龙头,依然极具成长性,又不像沪深300,还有大量传统金融地产能源基建拉低估值。

由此,强者恒强和均值回归,就不冲突了。

基于上述逻辑,过年后,我准备对七步定投实盘,进行大规模调仓。

当然,以上分析,可能都是错的,仅供参考。

依然认同的,可以继续跟投,不认同的,可以放弃。

股市中最难的,是知行合一。

因为人天然容易形成路径依赖,不愿打破自我,走出认知舒适圈。

放弃长期持有的中证500和小票,去买那些抱团白马,甚至买纳斯达克,光账面上看,属于追涨杀跌。

对新韭菜来说,不觉得什么,但对于已形成自己一套投资理念的资深韭菜,却非常困难,生怕这头刚一追高就站岗,那头低估板块又轮动上涨,两头吃瘪。

我的建议是,换仓时,不管价格高低,眼睛一闭,先换个底仓,比如10%仓位。

这个底仓永远不卖,涨了,做下网格收割,只割收益,不割本金(恒定市值)。

跌了,不但要补足本金,还要持续加码投资,逐渐改变组合结构。

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改变定投组合,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看出效果了。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