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知识 > 在家创业 > 朵以女装(朵以女装正品旗舰店2021新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朵以女装(朵以女装正品旗舰店2021新款)

更新时间: 2021-10-12 09:23 作者: 咯是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人物档案:林银发,1957年出生,三伏潭镇红阳村人。曾在生产队担任会计、生产队长10余年。1991年涉足服装行业,在汉正街开过服装档口。1997年南下广州,与四哥一起创业,先后创办广州市红洋时装厂、广州市朵以服饰有限公司,并创立“朵以”时装品牌。现任公司董事长。

  花都初见“仙桃城”

  2008年9月14日,中秋夜。

  一轮皓月悬置于南中国的天幕。在广州市花都区朵以服饰有限公司广场上,“情系朵以”中秋晚会正在火爆上演。台上的歌者舞者,台下的热情观众全是仙桃老乡。

  乡音在这里汇集,乡情在这里传递。

  “祝仙桃明天更美好!”

  “祝爸爸妈妈节日快乐!”

  在家乡媒体的镜头面前,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面庞,显出难得的新奇和兴奋。

  月是故乡明。对19岁的打工妹梁芳来说,异乡的月儿也如家乡的一样圆润而明亮。这位来自胡场镇麻港湖区的农家女孩,在这个开心之夜,特地买了两束鲜花,分别为登台表演的哥哥和同村好友送上祝贺。

  梁芳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车工。两年前,只有简短缝纫培训经历的她,在哥哥引荐下,南下广州,进入朵以公司。现在她每月都可以挣1500至2000元不等的工资。兄妹俩在朵以公司打工,感觉和家里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工厂、车间及寝室里的同伴全是来自三伏潭、胡场一带的年轻人。

  广州市朵以服饰有限公司,新厂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车城,这座占地面积60亩的现代化厂区,规划设计新颖、功能布局精巧。高耸的办公大楼、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设施齐全的职工宿舍、绿草如茵的休闲场地,其间工作和生活着100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仙桃农村,他(她)们说的是仙桃话,吃的是仙桃菜,行的是仙桃人的礼节。这里俨然一座离家千里的“仙桃城”。它崛起在南粤大地,成为许多仙桃农村青年实现打工梦的地方。

  广州市朵以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管理规范的家族式企业,近年来凭着“朵以”品牌良好的市场表现,成为国内淑女服饰行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至今已开设800多家特许专卖店。经营业绩以近于翻番的速度发展。

  “林家铺子”的品牌路

  和所有成功企业一样,朵以公司也曾经历创业岁月。作为家族式企业,它的成长更多了一份艰辛。

  朵以公司的发端是从服装加工、档口批发开始的。林家几位兄弟都先后在汉正街开过档口,做过服装批发。

  在红阳村,林家兄弟姊妹众多,七个兄弟,林银发排行老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的开放意识刚刚萌发,人多地少的林家兄弟们不愿“窝”在家里,便纷纷走向外面的世界。林家老四率先来到武汉汉正街“带班子”,从承接小批量服装加工活起步,生意一步步做起来。

  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给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1991年,曾担任10多年生产队干部的林银发觉得自已应该到更大的世界里去“闯”,他憧憬着有朝一日,用另一种形式带领乡亲共奔富路。

  他说服妻子,将新建不到两年的二层楼房卖掉,筹集2万多元的本钱,背水一战,涉足汉正街的服装行业,从带班子到开档口,作为“门外汉”,林银发吃过不少的苦,但也渐渐积累了从事服装业的经验,慢慢熟知这个行业。

  1997年,林银发将发展的视野拓向更加开放的广州,与先期转战此地打拼的四哥共同创业。那时林家的服装业在广州发展已有几年,事业具备了一定基础。此时林家兄弟们本可以各自发展,各赚各的钱。但他们选择了家人携手,共同做大林家服装事业的路子。

  从广州白马到肖港、再到花都,几次生产和经营场地迁徙,清晰印证了林家服装事业发展路径,也见证了“朵以”不寻常的创牌之路。

  从汉正街到广州创业初期,林家兄弟们主要做服装批发和来料加工。广州的服装市场商贾云集,千帆竞发。那时白马服装市场是广东、四川人的天下,竞争十分激烈,他们瞧不起湖北人。林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在市场的罅隙中寻找自己的空间。从做大路货到外贸订单,再到做职业装,“林家铺子”一天天做大。

  “常常是白天进料子,晚上让员工整夜赶做,第二早上就拿到档口批发,卖的好我们再进料子,卖不好我们就停下来!”讲起那段做档口,做批发的日子,让林银发难忘。他说这样做服装总有一种被市场牵着走,受制于人的感觉。

  而随着原辅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国际汇率的变化,做批发和订单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那时广州市红洋时装厂已有家乡来的打工者500多人,保他们的工资和生活,为他们谋一条生存之路,也成为林家企业必须寻找新突破口的原因。

  “必须做品牌。如果不做品牌,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上,有了自己的品牌,公司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林银发以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了全新的调整。

  南粤大地的“仙桃城”

  2003年,对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转折,下定决心做品牌的林银发实施专卖连锁路线图,果断停产部分仍然小有赢利的产品,全力投入,开展品牌攻坚。

  但当年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亏损了150多万元。林银发遇到了来自家族内部,公司管理层和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反对之声。面对困难,林银发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力排众议,消除杂音,潜心品牌连锁经营。

  几年后的这个秋天,朵以公司收获着创业的喜悦。《天下仙桃人》栏目组在朵以公司采访期间,时逢公司产品研发部举办冬季产品发布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齐聚朵以公司,展示会现场火爆,订单如云。

  投资数千万元兴建的花都新厂区全面竣工投产,公司的生产经营步入正轨。朵以公司的品牌战略,让其事业蒸蒸日上。而此时的珠三角,那些靠做来料加工和批发的服饰加工企业,因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经营举步维艰,无数企业关门倒闭。

  如今的广州市朵以服饰有限公司,已打造成为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策划于一体的专业女装品牌公司,“朵以”品牌已在全国叫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连年翻番。

  靠乡情亲情兴业

  亲情、乡情。这是人世间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活动。

  但在林银发那里,却成了他办厂兴业的法宝。他以一种宽容、仁慈、淳厚的心态去对待工厂的每一个员工,他用亲情、乡情、感情作为纽带,去连缀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细节,打造出一个团结、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家族制企业。

  林家企业从创业初期,就一直招收红阳村及三伏潭一带的农家子弟。从最初10几人,到几十人,再到几百人,现在朵以的老乡员工已超过了1000人。随着林家服装产业的做大,他们的招工范围从三伏潭扩大到胡场、豆刂河等镇。许多员工在林家一做就是十几年,不离不弃,他们也和朵以一起成长,有的已成为朵以公司的中层干部。

  在林银发的内心,只招收家乡的员工,是林家对养育那片土地的最好回报,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回报乡亲们。

  刘华斌、孟翠姣夫妇在朵以公司打工已经6年了,刘华斌任车间主任,妻子做车位工,夫妻俩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公司,和其他的夫妻职工一样,住着单元房,室内卫生间、空调、席梦思、桌椅都由公司统一配置。在夫妻床头的墙面上,挂贴着一组儿子的照片。说起儿子,夫妻俩一脸兴奋。

  今年暑假,朵以公司组织60多名小朋友从仙桃农村到广州,和父母团聚。刘华斌、孟翠姣夫妇在老家胡场农村的9岁儿子刘峻峰,在奶奶的陪伴下也来到广州市。公司出资免费让小朋友参观工厂,看广州街景,到动物园和海洋公园游玩。这些长年远离父母的孩子个个兴奋不已,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暑假时光。

  在朵以公司,员工们都以朵以员工为荣。

  每年春节,全程接送职工回家过年、上班,在红阳村,在三伏潭镇,已成为一景。原来,许多农家子弟第一次出远门,家人免不了会担心。“娃儿托付给林老板,我们放心!”三乡四里的农家都直接将姑娘小伙送到红阳村林银发兄弟那里。春节过后,按照规定的时间,林家又会租借专用客车,接员工到武汉,再乘火车赴广州。这已成为朵以公司一项正常的劳务活动。而员工们春节回仙桃时,也是统一组织,员工们穿戴整齐,排队上车,成为繁忙车站的一道风景,连列车员也说,让“朵以”员工先上。

  朵以公司工资发放颇具人性化。公司员工平常是不领月工资的,因为吃住都由工厂免费提供,花钱很少,每个职工每月根据需要可领300元左右不等的零花钱,其它的由工厂结算,放在厂里,年底一次性发放。

  对于这一结算方式,在企业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朵以公司却已成为一种惯例,职工愿意这样。在朵以,有一位员工3年的工资共7万多元都没有领,一直放在厂里,对此,财务部几次催促该职工领,这位员工说,“工资放在厂里,我们放心!”

  林银发说出了这一结算方式的最初来历。原来因为员工大多为仙桃农家子弟,集中发工资也是为资金的安全作想,有一年春节,员工的几百万工资要领,为领取方便,公司派专人乘飞机将钱运回三伏潭,在红阳村集中发放。

  朵以公司管理的人性化操作随处可见。在公司,员工上下班不打卡,公司没有考勤刷卡机,这在管理规范的广东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公司管理淡化制度的约束,达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朵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融入亲情、乡情的要素,企业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品牌是员工们做起来的。要以一种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们”,林银发说。

  在创业最难的时候,企业做订单不时会赔钱,但他们总是先保员工的工资。他认为经营不善是老板的错,责任不在员工。

  多年来,一批批从家乡来的农家子女,在朵以公司打工而改变人生,走向致富之路。

  在林家兄弟老家红阳村,许多农家孩子在林家工厂打工,家里盖了新楼。红阳村八组的小伙子彭彰义在朵以公司打工5年,已攒了近10万元。夏市村七组的20女孩陈楚虹打工3年,将集攒的工资5万元支援家里盖了新楼。

  林银发说,企业家首先必须是实业家。实业家要把事情做实。也许有10年农村基层工作的背景,他对乡亲、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为人处事、管理企业、发展事业的思维中,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林银发常常说,他的企业和事业不能停下来,因为工厂有1000多名家乡的农家子弟,全国有近800家连锁专卖店吃着“朵以”的饭,他们不能因为朵以而失去工作和岗位。

  把工厂当学校办。林银发在他的家族和高管中经常灌输这样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花都工厂新区时,他对职工的住、吃、玩考虑最多。不惜投资,完善设施。他要保证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全国同行中做得最好,并在10年内不落后。

  当林银发把更多的福利和待遇向员工倾斜时,他觉得自已的内心很坦然,这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

  不独如此,林银发认为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今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花都区企业中第一个发起募捐,当公司利用广播向全体员工发起募捐倡议时,许多员工都自觉参与到捐赠行列中来,几天之内公司和员工向灾区捐助善款100万元。

  “我们不光要员工打工挣钱,还要教育他们关心社会,回报社会”。

  而就在汶川地震捐助活动之后不久,一名已从朵以公司离职的员工子女患重病,林银发居然收到员工们给他的短信,建议为这位已离职的困难员工捐款。

  看到员工们的爱心之举,他非常欣慰。林银发采纳了员工的建议,并带上朵以人的情谊,专门回湖北看望这名离职员工。

  他说,一个企业家只要每天为员工、为社会做一点点,我们就会向和谐、向文明迈进一点点。(仙桃日报)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