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导 > 公司注册 > 诚招招生代理(教育培训招生代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诚招招生代理(教育培训招生代理)

更新时间: 2021-09-23 14:22 作者: 58创业网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揭开高考招生代理背后的利益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8:27 南京周末

  高考是考完了,但考完不算完,还有填报志愿和录取等着家长操心呢,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点的大学啊?就是摸准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各种招生代理,这段时间纷纷粉墨登场了。

  “我最近收到了不少招生代理广告,对这种广告,我心里也很矛盾。虽说无论花多少钱,我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但我也知道这种代理是违法的,担心万一落个人财两空,

  

  

  

  反而把孩子给耽误了。”这是本报热心读者,山东王庆祥先生致电给记者时说的一段话。他的女儿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分数出来后,和本一分数线相差12分,正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王庆祥被一则网上招生代理广告打动了。

  “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有我们的帮助和建议,您依然可以读一所理想的高校,众多的军事、一本、二本和大专类院校供您选择。”这是吸引住王庆祥眼球的广告内容。

  “10万元可上北京理工大学”

  “没问题,我可以帮你上北京的一些重点院校,而且是计划内的。”孙超反复强调这句话。他接着说:“你可以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付钱,这样你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孙超,就是他所在的高考代理公司打出了吸引王庆祥的广告内容。电话里,他与扮做考生家长的记者信誓旦旦。

  这些代理公司经常“化身”为“××教育公司”或者“××咨询公司”,当记者试图按照两个教育公司网上提供的地址和代理人面谈时,发现地址都是错误的,只能通过电话和他们联系。

  孙超称其掌握的学校有很多民办高校,还有一些知名院校以及这些院校的专科和成教学院。当记者表示只想上国家重点高校时,孙超低沉着声音说:“北京理工大学我可以搞定,只需10多万元。”

  孙超介绍说,公司可以通过关系将学生改成军籍,然后获得相关的优待措施,并且可以借此上国家的一流军校。“如果不喜欢这种途径的话,可以把学生‘变身’为特长生,获得加分待遇。”

  网名为“高考咨询”的一位招生代理就是各大网站上广告帖的发帖人,根据他在网上留下的Q Q号,记者以同样身份与他聊了起来。

  “高考咨询”介绍说,他能办理的学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这是他现在能力所及的。考生要提前预定名额,尽快把准考证、身份证复印件邮寄给他,通知书则由他向校内的联系人领取后邮寄给考生,待考生到学校高招办核实确认无误后再交清费用。

  “但是我孩子的分数很低,恐怕不是很容易办吧?”记者“担忧”地问。

  “高考咨询”解释说:“如果用钱来思考这件事,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

  至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他说,如果考生分数过了投档线就网录,如果没过就走“小计划”。他的所谓“小计划”,根据他的说法就是高校内部的预留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指标名额是不向外界公布的,所以个人操作的机会就很大了。“我们一年都不知道用这样的方法往北大清华等高校送进去多少人!”他有些得意地说。

  一个操作简单的暴利行业?

  记者随后换了一个Q Q号,以欲加盟该公司做区域代理的投资人身份与“高考咨询”攀谈起来。

  “我们一两个月下来,挣个十几万不成问题,业绩好的甚至挣到几十万。利润丰厚啊!”随着谈话的深入,记者了解到“高考咨询”姓董,在这行里已经混了两年多。他是新路标教育公司的河南代理人,也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仅去年夏天个人就收益18万元,论经验,董完全算得上资深代理。

  董说,去年他帮一个400分左右的考生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理费15万元。董介绍说,像二本类的学校,代理费用是5万元左右,民办高校就更少,费用差不多在2万左右。

  根据董的介绍,新路标教育公司中的招生代理是这样操作的:高考结束后利用关系从高中拿到学生的信息,另一方面和合作高校中的“关系人”商讨今年的名额和提成,以提供自考咨询的方式联系考生,说服考生进入合作高校。8月份时,“关系人”给出预留名额,公司给出价钱,各级代理层层加价,学生如合作便提供其考试身份等资料,办妥之后学生领取通知书,于第二天交代理费,各级代理吃回扣。

  董现在正在积极发展下线,像传销模式一样,他是河南省的总代理,层层发展下线,每一层都有利益提成。有些下级代理,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在价钱上动脑筋。按照这个说法,每年通过代理途径进入大学的学生,所交的代理费也千差万别,有的为上一所重点高校,甚至缴纳了20多万元的代理费。

  记者还打听到,有家北京联招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简称联招公司),被业界喻为“黄埔军校”和招生咨询业的“鼻祖”。该公司经过4年的运营,在全国已下设500多家业务办事处和加盟机构,据说资产已从2万元翻至2000万元。今年高考前,该公司举行“加盟大会”,面向全国招聘招生代理。据知情人介绍,该公司工作人员曾公开承诺,“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

  登录联招公司的网站,记者发现其自称的主营业务是“北京及全国公办大学计划外和优秀民办大学招生咨询,委托定向招生,优秀教育项目推广,发展下级加盟商”。首页上有一行小字,很清楚地写着:“暴利行业、垄断资源、操作简单、赚钱迅速”。页面上还标注了市场分析、加盟费用及回报、成功案例等。

  此前,已经有媒体曝光过该家公司,所以,当记者再次走访联招公司时,发现该公司较之以前低调了许多。该公司一位负责接待客户的谢姓人员称:“联招只做计划外招生咨询代理,计划内的不做。”这与前不久该公司诚征加盟商的高调言论大相径庭。

  联招董事长黎明事后称,自被曝光之后,联招公司直接损失40多万元,还有许多间接损失。

  鉴于“联招事件”,近期的招生代理活动更加趋向于隐蔽。2004年的“北航事件”中,“有权者”浮出水面直接与考生家长交易,造成恶劣影响。一位在圈里摸爬滚打三四年的招生代理说:“这种做法相当危险。很少有学校会直接和考生进行利益交接。相反,通过中介这种手段进行权钱交易,是对三方都有利的,也是更安全的,这也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空间。”

  买卖生源的来龙去脉

  一位曾在招生代理公司工作过、现在已经转行的人士,向记者披露了招生代理“行业”的一些“生意经”。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与招生代理公司“合作”的高校中,民办高校占了大多数。近年来,由于民办高校普遍遭遇招生“寒流”,由此也催热了招生代理公司的“生意”。在利益的驱动下,这些高校也与招生代理公司开始了充分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具体招数:

  招数一:公司毛遂自荐,学校提供方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年的2、3月份,许多招生代理公司会带着专门制作的招生方案,主动找到高校寻求合作。当然,也有些生源困难的民办高校会主动找到他们。这些招生代理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点招生,专职为这些高校招生“服务”。代理公司从学校承揽业务后,为了取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往往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办理相关证件,任命其为学校的正式工作人员。

  招数二:抛出回扣诱饵,教师学生齐动员。这位人士说,在招生代理公司和学校的共同“动员”下,许多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加入了招生代理的队伍。以北京某知名民办大学为例,学校在每年6月份左右,会动员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替学校招生,学生每为学校招收一个学生,所得报酬是500元—1000元;而教师也会被布置10到15个的招生“硬任务”,所得报酬从事先预支的费用里支付或扣除。据介绍,他们采用的招生方式主要采取“城市包围农村的方式”,即外派老师到各大省市设招生点,在一些无法设点的县区,则有学生“现身说法”。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光代理本校的招生,有的还代理多家。

  招数三:公司重金购名单,学校自然增生源。这位人士说,面对激烈的生源大战,早在每年3、4月份,有些民办高校就委托招生代理公司在各地搜索生源,这些招生人员往往采用“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的方式,也就是先把全国民办和公办职业中专、高中的学生全部摸查一遍,能捞上几“条”算几“条”,然后再锁定当地高中,通过关系从高中老师那里购买考生名单,每份名单会支付老师500元—1000元。民办高校拿到考生名单后,会主动地给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由于一家代理公司通常会代理多家高校的招生业务,因此,一个学生有可能同时收到好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难以界定招生代理合法性

  教育专家文东茅指出:“事实上,各高校每年都会预留名额供不同系别之间调配,这种名额审核得很严格,按照程序来讲,一般不会出现作弊行为,但是也不排除有作弊的可能。”文东茅先生提到的“作弊的可能”,招生代理恰恰利用的就是这一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招生代理大行其道的根源就在于政策存在漏洞,并且监管不力,造成招生代理的地位很模糊,究竟是合法还是违法,法律上并没有具体的界定。

  不过,“招生代理热”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高考招生制度中的“黑洞”。这种“黑洞”实质上源于高校和政府权力资源之间的博弈。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招生代理公司利用这样或那样的人脉关系,拿到了一些高校的“调剂指标”。这些“调剂指标”既是他们生存的依托,也是教育腐败和教育不公滋长的土壤。

  其次,招生代理巨额利润的诱惑。招生代理公司往往宣称,加盟者每成功“代理”一名学生,利润是1000元至30000元,并为加盟者提供零风险代理,即只需向公司交付几千元的管理费,就可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利润。风险看上去这么小,回报似乎又如此大,许多人都难抵这样的诱惑。在从事招生代理的人员中,有公务员、教师、医生、军人等各种人群。为了潜在的利润,加盟者竞相把目标转向自己的亲人、朋友,最终受害的其实还是学生。

  最后,信息闭塞,急求一纸文凭的心理。越是信息闭塞的地方,招生代理的市场往往越大。由于信息闭塞,家长搞不清“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自考”等招生形式的区别,使得招生代理有机可乘。此外,每逢高考,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高校主管招生的负责人往往手机、电话一律不通,招生的正常咨询渠道不畅通,小道消息便四处弥散,使一些招生代理能顺利刊登虚假广告,或冒用高校名义发布虚假信息。

  顾海兵认为,要根治招生代理热,消除招生“黑洞”,根本还在于招生过程要做到“阳光”,这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对高校的监督。他还建议,媒体应积极提供公共产品,比如派送免费报纸向考生和家长解惑;高校应主动公开报考和录取信息,让正常的教育咨询渠道畅通运转。

  新闻链接:

  教育部:高校不得委托中介招生

  针对招生代理热的现象,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招生是学校行为,由高校招生部门代表学校行使招生权力。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学校招生部门与各省(区、市)高校招生机构直接联系,由各省(区、市)高校招生机构投档,高校按照事先公布的计划、规定的程序和分数要求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这位负责人指出,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不得委托任何中介组织和个人参与招生工作。对所谓的中介组织或个人号称办理招生入学事宜的,家长和考生要分清是属于普通高校招生类型还是其他形式,谨防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陈璐 特约记者 李亮 冯瑄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