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导 > 项目答疑 > 创业找项目58同城饮料(58同城投资好项目创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创业找项目58同城饮料(58同城投资好项目创业)

更新时间: 2021-09-15 18:30 作者: 58创业网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原标题:创业找项目58同城饮料(58同城投资好项目创业)

创业找项目58同城饮料如何?推荐运动功能饮料创业项目

创业找项目58同城饮料

过年的时候,不管回家不回家,很多人都会在餐桌上准备几瓶果汁饮料。

年初,应该是果汁公司赚大钱的好时机。

但是有一家果汁公司有14亿人知道,但是过不好年,就是汇源。

1月18日,港交所正式将汇源果汁投放摘牌退市。

一代国酒已经完成了14年的上市。

有一次,当许多水果橙子和新鲜橙子没有被杀死时,汇源几乎就是果汁的代名词。

但今天,汇源在资本市场迎来了谢幕式的表现。

当时汇源市值一度超过300亿港元,是港股内地公司的明星;

然而,截至最后一个交易日,汇源果汁的总市值仅为54亿港元。

这笔钱不足以偿还汇源一半的债务。

也许很多买果汁的人不知道,汇源最近十年都没有挣过钱。

2011年至2016年,汇源净亏损23.63亿元。

x;">




你问2017年之后的数据哪儿去了?对不起,没人知道。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汇源2017、2021、2021、2021的年报全都没有公布。




我们只知道截至2017年,汇源总负债114亿,一年要交给银行等渠道的利息就高达5亿左右。






说实话,这几年果汁行业也算不上特别景气。




在中国近8000亿的饮料市场中,果汁的地位在缓慢地下滑,从1/4降到不足1/6。






尤其跟奶茶、气泡水这些高速成长的饮料比起来,果汁早已不是中国人“吨吨吨”的首选。




几大饮料门类中果汁增速最低




但这就像自己找不着工作全赖经济不景气一样,汇源的败局并不是什么“大势所趋”,而是它自己一手造成的。




今天你在某宝某东某多多里搜索“果汁”按销量排序,前十都找不到汇源的踪影。




作为果汁界曾经的中国第一,汇源老板朱新礼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位列第91名,上榜资产61.3亿人民币。






而到2021年底,已经68岁的朱新礼收到10次限制消费令,6次被执行信息,1次失信被执行信息,旗下一家公司(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并已于2021年辞去了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






当时北京公证处发现他名下暂无财产可供执行。






一代果汁霸主,是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的?




有人说,是从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开始的。




但我要说,汇源的成功与衰败,其实遵从的都是同一套逻辑。




01


1992-2007:急急地赢




朱新礼的前半生像一部现实版的《大江大河》。




生长在山东的他,一开始跟果汁饮料没半毛钱关系。




80年代,他不甘心一辈子种地,在临沂的一所机械技校里学开车、修车,没花多少时间就对汽车了如指掌。






“我当时就可以把整个拖拉机拆开,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装起来。”




村里购置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后,朱新礼当仁不让地承包了下来,搞起了汽运,把山东的苹果拉到南京、上海去卖,迅速致富,一年挣了20多万,在那个万元户都不得了的年代出尽了风头。




但他丢下了这个金元宝,转头当起了村主任。




除了村民和领导的一致举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他说,也想带着800多户、人均不到4分(266平米)地的乡里乡亲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但他一出手就被村民们拍了砖头。






他说:“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政策允许走发家致富之路,我们把所有的地再集中起来,不种粮食了,全部种上葡萄……”




所有人都不同意,朱新礼又生一计;党员干部先把家里的地交出来,之后每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




大家虽然半信半疑,但觉得这比自己种4分地合适多了——一亩地种玉米收入才一二百块钱,种葡萄却能赚五千多,于是纷纷交地种起了葡萄。






结果没过两年,村里出了400多个万元户,葡萄种植业带动了周边乡镇包装、运输、服务、种植、种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60岁以上的老人有养老金,大学生由村里负担学费。




紧接着,朱新礼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了整合,又陆续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




1986年,东里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一年向国家交了上百万的税。




到1992年,受到邓公南巡的感染,40岁的朱新礼决定“不想再政府机关干,想去干企业”。




他找到沂源县委书记陈传玉:“你从全县找一个最差的企业,我负责把厂子效益搞上去!随便哪一个企业都行!”






于是丢给他的是一个三年没发工资、负债1100万的小破水果罐头厂。




朱新礼走进破厂房的时候,二十多个工人正围在院子里打牌。




在全厂第一次大会上,朱新礼宣布:




“相信我的、愿意跟我一起干的,不但按时给你们发工资,而且从这个月起,基本工资上浮50%;想走的,我不会用档案拴住你们,而且还另外加发三个月的工资,提档案走人。”




此话一出,所有人被镇住了,全厂110多人没有一个离开的。




可是做什么赚钱呢?他发现当地每到丰收时节,就会有成吨的优质水果烂在地里。






曾是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就想:能不能做成果茶,来解决苹果卖不出去的问题?




1992年6月,朱新礼正式成立汇源,购进生产线转产果茶(果肉饮料),营销上也开动脑筋,跑到北京长城脚下的一座军营,为赴柬埔寨担负维和任务的部队官兵送行。




结果1993年初的两会上,汇源果茶成了“两会”特供饮料,名声大噪。




但是那个时候,国产设备制约了产品的质量水平,朱新礼就飞到德国瑞士去考察饮料灌装线。




可他没钱买设备,也借不到钱。在一次聚会上,他偶然听到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补偿贸易,说白了就是用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设备,再去赚外国人的钱,空手套白狼。




具体做法是,用未来的果汁产品输出,换来先进的生产线,用海外合同订单预付款来启动生产线,并利用新合同融资、还款。






于是不到半年,中国第一条TBA-9利乐包无菌冷灌装生产线投产,汇源日产果汁饮料18万包。




为了解决生产线上的问题,朱新礼高薪聘了一个德国食品工程师,这人一个月的薪水是全厂员工一年的工资,但汇源也终于做出了符合德国标准的果汁。




朱新礼后来说:“那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影子。”




随后他背上煎饼奔赴欧洲食品博览会,并在展会的最后一天成功拿到了出口瑞士的订单,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此后陆续出口到30多个国家。






而出发时为了省钱,朱新礼连翻译都没带,因为买不起两张往返机票,他找女儿老师的孩子帮忙免费翻译。




展销会7天,他只花了25德国马克。




“我们住的那招待所里早上吃饭不要钱,我就狠狠地吃。中午我一个人在展位上跑来跑去没有时间吃饭,晚上就吃煎饼。别人请我去吃饭我都不敢去,因为我没有钱回请人家。”




1994年,出口创汇的汇源人觉得日子蒸蒸日上,朱新礼却突然提出:到北京去创业。




因为他“受刺激”了。






1993年底在京的一个高级人才竞聘会上,他一连面了9个人才,但很多候选人说:“在北京年薪2万元就干,在你那4万也不干。”




朱新礼恼了说:“你等着吧,两年以后我就到北京去办厂。”




1994年,果汁已开始在全国流行,而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




汇源想要走向全国,必须占领一个宣传和销售上的制高点,而他觉得北京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可口可乐总部在越南的话,肯定卖不到全世界。”




从1994年到1996年,汇源筹备起了北京“大本营”。除了顺义基地之外,还先后在北京怀柔等地建水厂、纸箱厂,引进了15条果汁饮料灌装线。






在营销上,朱新礼同样超前,豪掷7000万人民币,中标1997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这个数字超过当年汇源一年的营收。






1997年,“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广告语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从袁泉到那英,谁红汇源就请谁代言




1998年,汇源销售额超过5亿;




2000年,销售额破10亿,市场份额是第二名的近10倍;




2002年,销售额破20亿,利润2.7亿,市场份额升至近30%。




朱新礼更是受央视邀请,参与《赢在中国》节目录制,跟柳传志、史玉柱、俞敏洪、马云平起平坐。






当时在北京消费者中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汇源超过所有大品牌,成为最受欢迎的果汁之王。






如日中天的汇源甚至招来了“德隆系”资本的青睐。




而汇源之后的败局,也正是从这次战胜德隆埋下的伏笔。




2001年,果汁市场的竞争进入空前激烈的状态,统一集团靠“鲜橙多”便创下了10亿元的销售额,并在当年超越了汇源。




在汇源门口摆摊的商贩说,2000年之前,一到收货季节,汇源门口都是排队送水果的长龙,但2000年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




2001年,朱新礼为了让“按部就班的汇源”迅速完成“三级跳”,变成一个“大汇源”,跟德隆成立了合资公司,汇源占49%,德隆占51%。




朱新礼盘算着利用德隆的资本,所以不惜“牺牲”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如果人家拿不到发言权,那为什么要给你投钱?”




他甚至急切地计划着“未来几年内将汇源集团的其他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合资公司”。




德隆总裁唐万新




没想到短暂的“蜜月期”过后,德隆就把汇源当成了提款机,先后从汇源账上借走了几个亿。




德隆系攥紧汇源不肯撒手,而汇源希望尽早从德隆的泥潭里挣脱出来。




于是就有了一场“世纪对赌”,双方以一周为限,谁先拿出8个亿的现钱,谁就把对方近一半的股权买走。




一旦对赌失败,汇源就会更名改姓。




结果没想到,朱新礼真的筹措到了资金,把汇源“赎”了回来。






而不久之后的2004年,德隆股票崩盘,这家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集团轰然倒塌。




后来,朱新礼把这个决定称之为背水一战,“不能再拖了”、“我急于了结这件事……”




有人说,一个企业的特点,就是企业家个人性格特点的放大。




而体现在汇源和朱新礼身上就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但这种特点换一种表达就是急躁——




急不可耐地发展,急躁地合资注资,急切地分手,而再后来,又在迫切地寻觅着下家。




早年间记者采访他问到:“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缺点,就是有时脾气急了点。”






急,让他踏错了迈向联姻的一步,却也让他踏对了亡羊补牢、及时止损的一步。




所以,他并没有从这一场“疾风骤雨”的联姻中吸取足够教训。




汇源的败局,也正是被这个“急”字,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02


2008-2021:急急地输




2010年的央视春晚,魔术师刘谦表演了隔着圆桌玻璃拿硬币的魔术。






事后也很少有人知道,坐在他右手边,帮他托着硬币的大叔就是汇源老板朱新礼。




而表演用的桌上摆了一盒汇源果汁,出镜时间长达7分钟。






这杯果汁和“群演”资格,是汇源用6000万人民币换来的。




刘谦嫌“大叔”手脏,用纸巾给他擦手的举动一度引起争议,因为他的身家是这两枚硬币的数亿倍。






而这次高调登场堪称汇源由盛转衰时期的一个标志。




时间倒退回三年前。2007年2月23日,作为中国首家上市的果汁企业,汇源在港交所一亮相,就创下了港交所当年最大规模IPO纪录,当日大涨66%,市值一度超过313港元。






2007年12月11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麦克尔·莱维特、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局长安德鲁·冯·埃森巴赫到汇源视察。




莱维特部长拿起一瓶果汁:“当我回到美国,再次拿起一瓶橙汁来喝的时候,如果我看到这是在中国加工、在中国包装的话,我就会非常有信心。”




埃森巴赫也对朱新礼说:“我们回到美国之后,会对美国的消费者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打动了多少美国人我们不知道,但很可能“打动”了一家国际巨头。




2008年9月3日,汇源宣布可口可乐将以200%的溢价,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100%的股份。




如果交易完成,朱新礼将以41.53%的股权套现74亿港元。




这个结果对朱新礼来说,堪称喜出望外。






除了出价诱人以外,可口可乐还提了一个朱新礼很喜欢的“条件”:




一旦跟可乐合并以后,汇源果浆供应可口可乐全球系统,可口可乐全权负责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




可口可乐认为双方销售渠道严重重合,汇源从此又不用搞渠道了,于是汇源就该自觉一点,去“自废武功”。




正好,朱新礼压根不擅长渠道建设,这下他终于可以“顺理成章”砍掉了16年来苦心经营的销售体系,裁撤商超渠道和大量基层销售。




汇源员工人数从近1万人一下降到不到5000人,销售人员则从3900多人削减到不到1200人。




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营销体系大面积真空。




可他的“急性子”再次给了他重重一击。




首先,公众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当时喊过一轮“外资真香”的中国企业刚经历过一轮伤害,美加净、乐百氏、大宝、小护士在外资收购后被雪藏的命运,挑起了民众心中的“保护民族品牌”的情绪。






很多人认为如果可口可乐收购了汇源果汁,必将在国内形成垄断,其他饮料品牌会遭遇重创,所以很多人指责朱新礼“没骨气”。




新浪的一个投票调查,4万多人有82.3%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朱新礼的回应却把事情越描越黑,比如:




“企业当儿子养,要当猪卖。”




“李嘉诚能卖公司,我为什么卖不得?”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能够让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去买你的企业,中国没有第二家企业做得到,这就足够了,这就肯定了我们的价值。”






“(收购后)如果没有新的让我感兴趣的事,我就把水果加工的上游做好,把每年消化果农200万吨水果增长到消化300万吨、500万吨。”




从国民认可的果汁品牌,退回去,给农民朋友们消化库存水果,给国际大牌当原料供应商,这听上去并不是国产大品牌富有雄心的一种担当。




打个比方,就像华为在说:我手机不做了,手机业务全卖给苹果,我退回去就做海思芯片,给大家供货。






最终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认为“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




就在商务部发布禁止收购的公告当天,汇源果汁和可口可乐还在讨论新的经营班子,就等最后任命了。




结果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被扳了道岔,所有人都被狠狠地震了一下。






汇源觉得收购“十拿九稳”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开工了很多果汁上游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20亿元。




而所有新项目的巨额投资,都计划以被收购后的资金来支持。




收购结果一出,这些项目被紧急宣布暂停。




而焦头烂额中,汇源还要重新搭建自己废掉的销售渠道,却已是元气大伤。




此后,汇源果汁内部的管理层一换再换:“换一批领导就等于更换一套管理模式、换一批经销商、换一批员工队伍,这对于汇源果汁的市场基础造成了伤害”。




汇源在收购案失利后,本该做的是巩固好基本盘,但感到心灰意冷的朱新礼却好像对果汁再也提不起精神,一心想去成就他的“大农业”梦想。






而果汁基本盘都在风雨飘摇的汇源,根本撑不起朱新礼的大农业梦。




一边是,2013年前后,汇源果汁出售了12家子公司,2015年又出售9家工厂。




另一边是,汇源集团在全国10多个省规划与建设了20多个农业产业园区项目。




比如在云南投下300亿建设水果交易中心、康养小镇、苹果田园综合体等项目。




北至黑龙江伊春,南至云南海南,西到新疆,东到吉林,全都有汇源农业地产的身影。




还号称是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三养(养生、养身、养神)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然而能搜到的公开资料上,例如“普洱汇源小镇”这样的“农业+地产”项目,2021年底之后就再无音讯。




2021年7月前,这个小镇公号几乎保持日更节奏更新建设进度


而9月之后再无更新




不禁让人想起康美药业早年也是投资超600亿的多个“健康小镇”项目,而后遭证监会查账,爆出财务造假等丑闻,原董事长身陷囹圄。




而有媒体爆出,汇源甚至从P2P理财平台借钱,一些借款逾期,汇源还想用果汁抵债,后来平台暴雷了,有媒体估计汇源借款金额高达20亿左右。




汇源如果好好做果汁,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




汇源之所以被迫退市,是因为2021年违规发放一笔42.75亿的贷款,这笔贷款超过了汇源资产的8%,却没有董事会批准,没有签订协议,没有对外披露。




港交所要求汇源给一个交代,期限给的很宽,长达22个月的时间。




但汇源给不出一个交代,于是只剩退市一条路。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狼狈撤离,汇源在果汁市场上也再无昔日风光。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年国内饮料、果汁行业的变化有多快。




无论是电商渠道的崛起,还是城市中便利店、便利柜的触达人群,还是人们果汁低糖化+小容量+高浓度的追求,都是方兴未艾的新趋势。




这样的便利柜如今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你很难在这样的零售新渠道中看到汇源果汁的身影




但汇源仿佛对这一切变化视而不见,依旧保持着对商超餐饮零售的依赖,对1升大容量利乐枕包装的坚持,对果汁口味和浓度的一成不变。




朱新礼曾经说,“如果能按照当初的计划,汇源估计早就成为千亿级的公司,不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靠怨天尤人而东山再起。




抱着“养猪人”思维的汇源,也没有给中国的果汁产业带来“顶梁柱”一般的行业贡献。




你知道今天的中国果汁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吗?




很遗憾,果汁,这个把果子“挤一挤、榨一榨”,再杀杀菌、灌个瓶就能卖的“低端产业”,中国人做得并没有多好。






说出来你都不信,从原材料到设备,我们甚至都没有摆脱“进口依赖”。




中国水果产量一直节节高,柑橘类还是第一大水果品类。






但像橙子,全国集中上市的季节就是9-11月,丰收的橙子果汁厂一时根本消化不了,大部分还都拿去吃了。




结果贯穿全年,中国果汁厂要用的橙汁原料60%还依赖进口,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是万里之外的巴西,其他的还有以色列、美国。




而原材料平均占到每瓶果汁58%的成本,所以中国橙汁饮料价格直接受国际橙汁的价格波动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中国的水果生产依然处在一个高度分散的状态。




包括优良水果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低温贮藏等环节缺少单独标准,而且各地标准难以统一,果汁企业难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不光是果汁依赖进口,果汁生产线也需要进口。






小规模的、中低端果汁生产线,中国企业可以造;




而高端大型的果汁生产线,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条产线动辄上百万元,毛利达到30-35%,而国产替代才刚刚起步。






这些设备占到了每瓶果汁22.4%的成本,仅次于原材料。






中国的果汁供应链看上去齐全庞大,但实际上规模化程度并不高,关键设备和原料上的国产替代不足,品牌集中度也很差。






中国软饮行业的头部集中程度是大国中最低的,TOP 10的市占率是大国唯一没超过一半的。






而中国果汁TOP 5的市占率又是所有软饮中最低的。






中国软饮十大企业的发家致富经里,有可乐,有水,有茶饮,有牛奶,有功能饮料,唯独没有果汁。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奇怪的是,包括农夫山泉、喜茶这样的其他饮料品类的头部企业,都在纷纷涌入果汁行业,到底是为什么呢?




03


2021-『 』:中国果汁的未来




答案很简单:因为果汁行业头部远不够集中,对于新品牌来说,“逆袭”的机会一直在;而100%果汁又是其中成长最快的一个赛道。






果汁是饮料中为数不多的,预计未来5年比过去5年增速更快的行业。






汇源就是“100%果汁”,为啥说100%这条赛道还会更好?






这几年果汁行业呈现出一个变化,就是卖的量越来越少(年复合增长 -0.3%),销售额却缓慢攀升,达到1219.7亿元,预计3年以后会接近1500亿元的规模。




销量少了1.2亿升,销售额多了115亿元




换句话说,平均每一“瓶”果汁的价格变高了。




2015年,买一瓶500毫升饮料平均花4.61元;


2021年,买一瓶500毫升饮料平均花5.15元。




是因为通货膨胀吗?这不是主要原因。




因为中国的果汁产业正在迎来一轮消费升级。




人们对中高浓度果汁的青睐远胜于过去的低浓度果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去所谓的很多“果汁”,其实只有一点点“果”,加了一大堆“汁”和糖和各种添加剂。






单纯追求大瓶装、口感爽的人,不一定会选低浓度果汁——既然同样“营养价值很低”,那么可乐、奶茶、凉茶……可替代的选择太多了。




而且现在是讲究“无糖”“代糖”的时代,而低浓度果汁几乎是饮料中含糖量最高的一类。






追求营养健康,又爱喝果汁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果”含量更高的中高浓度果汁。




毕竟纯果汁是饮料中为数不多的天然健康食品(还有茶)。






当然,一般浓度越高的,价格也越贵。




汇源的“100%纯果汁”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它们是果汁先浓缩后兑水,业内叫FC果汁,英文全称From Concentrate,也就是浓缩还原果汁。






FC果汁有个好处,是榨汁和灌装的厂子可以分开,这边榨,那边兑水,中间可以运输,对果汁厂来说容易操作,果汁成本更低。




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喝汇源觉得果汁很“稀”。




真正的高浓度、鲜榨、纯果汁,叫NFC,英文是Not From Concentrate,也就是非浓缩还原果汁,价格比较高,保质期也较短。




像某品牌的NFC果汁,300毫升的小瓶号称需要3个半橙子榨取,每个橙子200克左右,也就是700克的水果,一小瓶价格在5-15元左右。






这个品类正在以每年10-3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几年中国果汁卖得越来越少,总的销售金额却没有大幅下滑?




因为中国果汁正在通过“以质换量”,带动“以价换量”。




低浓度果汁负增长


纯果汁正增长




而且小包装的NFC果汁,更适合在城市中的便利店售卖,同样适合在电商平台成箱促销。




但是说实话,要求大家现在都不去喝低浓度果汁饮料,都去喝NFC是不现实的。




一家十几口人的年夜饭,要是都喝NFC,可能喝掉的果汁比你这一桌子菜还值钱。




果汁业内人士高甲甲提到:国外买一升NFC可能2美金甚至不到,在中国现在可能买300毫升差不多这个价格。工业化的成本降价空间和货架降价空间是巨大的。






中国人均一年喝掉13毫升NFC果汁,不到一口;美国人均一年10升NFC,相当于20瓶可乐的量。






2021年,法国纯果汁占比高达91.4%,英国占比达到81.3%,日本也有近六成,而我们不到6%,说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NFC果汁在国内推广的最大难题就是:“俺为啥干脆不去吃水果呢?”






虽然我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果汁消费国,但我们是一个“爱水果胜过果汁”的国家。






中国人均每年花在水果上的钱达到1750元,接近日本和美国的人均水平,但果汁消费只有112.5元,是他们的1/5以下。






中国人会越来越认同中高浓度果汁,只不过这个“替代”过程要以10-20年的单位来计算。








中国的果汁行业正在向高浓度和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个趋势是确定的。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2017-2021年,中国中高浓度果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9%——2021年销量占1/4,销售额却能占到1/3以上。






而2016-2021年,低浓度果汁不仅市场萎缩了65.4亿元,占比也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






凭着人口优势,中国目前是全世界第八大纯果汁消费区。2015-2021年,世界前九大纯果汁消费区中,只有中国的年消费量上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2%。




这个“边缘产品替代主流”的过程可以参考无糖茶对含糖茶的替代。




过去5年中国无糖茶产业的增速高达30%+,是含糖茶的十倍。




以至于2014年市占率还可以忽略不计的无糖茶,到2024年预计能占到中国包装茶饮的八分之一,成为一个115亿的大市场。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认为,中国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NFC果汁市场。




欧睿国际预测,到2023年,NFC果汁在中国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48.3亿元。




汇源可能是赶不上果汁消费升级这班车了,但伴随着NFC成长的东风,中国的果汁行业还在等待下一个国民饮料巨头的崛起。


运动功能饮料创业项目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