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导 > 公司注册 >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养猪技术教程大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养猪技术教程大全)

更新时间: 2021-09-08 16:20 作者: 58创业网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禾丰股份(603609)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禾丰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农牧企业,主要业务包括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肉禽产业化、生猪养殖,同时涉猎动物药品、养殖设备、宠物医疗等领域,2018年公司将食品业务确定为战略业务,目前正全力推进中。创立至今,禾丰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服务、优秀的产品,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食品安全,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宗旨,上下同心、产业协同,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农牧食品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一)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业务

  公司饲料产品包括猪、禽、反刍、水产和毛皮动物五大动物饲料,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并在尼泊尔、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建有饲料工厂。公司遵循“不断开发新产品,绝不因循守旧”的理念,精准定位、规划不同阶段的饲料产品,同时为养殖户提供养殖、疫病防治、运营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养殖户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公司饲料原料贸易业务主要销售鱼粉、豆粕、玉米副产品等大宗饲料原料,及氨基酸、抗氧化剂、防霉剂、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产品,同时公司与多家知名跨国动保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代理销售疫苗、兽药等动保产品。公司饲料原料业务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部分产品出口至尼泊尔、蒙古等国家。

  (二)肉禽产业化业务

  公司肉禽产业化板块拥有50余家控股及参股公司,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地,业务划分为养殖、加工、深加工三大事业群,一条龙的产业链涵盖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业务环节。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保证了各环节原料的充足供应,并且从源头开始对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肉品及食品加工全过程严格把控,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流程化作业将生物安全、药残控制和加工过程的卫生保障有机整合,最终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按照控股和参股公司的屠宰总量计算,目前公司的白羽肉鸡业务在规模上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国内白羽肉鸡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1、养殖事业群

  公司养殖事业群业务涵盖肉种鸡养殖、孵化、商品代肉鸡养殖及饲料生产加工。公司对父母代种鸡群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饲喂程序、光照模式和综合防疫制度,为孵化场提供优质种蛋;公司在孵化环节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引进可分批孵化的智能孵化设备、高效节能出雏器及先进的环控系统,为商品代肉鸡养殖环节提供健康的鸡雏;公司商品代肉鸡养殖主要采取“公司+大农场”的经营模式,对大农场实施“九统一”的标准化管理,100%采用三层笼养模式,上料、给水、温度及湿度控制等环节全程自动化。公司商品代肉鸡的出栏均重可达3公斤,平均成活率96%以上,欧洲效益指数超过390,得到了合作大农场的广泛认可。

  2、加工事业群

  公司拥有17家控股、参股屠宰企业,年屠宰能力达到8亿羽,采用国内先进的禽类自动化专业生产流水线,严格执行出入检验检疫和药残检测,层层监管,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可追溯系统。公司不断精进屠宰加工技术,实施系统化员工岗前培训、屠宰技术培训,结合6S精益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屠宰加工水平,同等规模企业中,公司的屠宰出成率和人均屠宰效率均位居行业前列。公司肉鸡分割品的主要客户有双汇集团、金锣集团、雨润集团、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华莱士、地利生鲜、永辉超市(601933)、大润发超市以及各区域大型配餐公司、生鲜市场、食品加工厂等,同时销往蒙古、巴林、阿富汗等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区。

  3、深加工事业群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优势,以产业链中屠宰企业的优质鸡肉为原料,引进高效、节能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对其进行深加工,最终形成熟食及调理品,目前拥有深加工产品百余种。公司熟食及调理品线下主要销往餐饮连锁中央厨房、企业及学校食堂、商超便利店等;线上方面,禾丰品牌官方店已登陆淘宝与京东,禾丰旗下各公司独立品牌产品也已入驻部分社区电商平台。此外,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宏观形势下,公司积极拓展熟食出口业务,熟食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市场,反响良好。

  (三)生猪养殖业务

  公司于2016年开始启动生猪产业,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在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安徽等生猪养殖优势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目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主要采用种猪养殖与销售、商品仔猪销售、育肥猪自养及放养(租赁、代建、合作养殖基地等)的运营模式,同时各区域配套公猪站选用优秀公猪,以保持种源优势。通过建立全面且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先进的育种体系、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禾丰致力于打造包含育种、养殖、屠宰及加工一体化的生猪产业链条。

  1、高标准项目建设

  公司坚持单场规模适度原则进行猪场建设,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严格设计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所有新建、在建项目全部采用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养殖设备,运用智能饲喂系统与环控设备、生产管理软件等多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为生猪打造舒适生长环境。

  2、全方位系统运营

  (1)品系选择与育种方面,公司引入高品质法系、美系、丹系种猪匹配不同业务区域,以培育提供血统纯正、系谱清晰的父母代种猪。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选种选配方案,系统进行平台化选育工作,不断优化种群结构,确保自身的种源优势,提升公司在生猪养殖领域的竞争力。

  (2)饲养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生猪全程饲养高效动态管理系统,此系统涵盖饲料营养与原料数据库、饲料生产和产品质量数据库以及养殖生产成绩数据库,并与动态配方营养技术、规模化猪场饲养管理技术和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相结合,为猪场提供系统性营养管理方案,同时通过持续数据收集与分析、效果跟踪等方式实现营养方案的准确优化、内部精益管理和风险预警,提升饲养成绩。

  (3)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公司建立了小单元饲养、四区管控、三级消毒、精准检测、监控预警相结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猪场外围防控设立服务区、场外消毒区等不同层级的安全体系,由专业人员逐级对人、车、物进行彻底消毒。在猪场内划分不同安全等级区域匹配相应的隔离阻断方案,对生物安全关键环节和点位加装AI识别和摄像监控,通过可视化管理确保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各区域均设有专业非瘟检测实验室,利用荧光定量PCR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检测、精准发现、精准剔除,保障猪场安全。

  (四)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2014年上市以来四次当选“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五次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公司在东北地区居于行业龙头地位,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也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饲料业务方面,禾丰是“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领军饲料企业”,商品饲料销量居于全国前列;肉禽业务方面,禾丰的白羽肉鸡业务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产能配套能力与总体规模都在迅速提升,按照控股和参股公司的屠宰总量计算,目前公司已经跻身中国白羽肉鸡行业第一梯队。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1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概述

  2021年上半年,公司发展承受较大压力:饲料原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饲料业务毛利率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白羽肉鸡业务鸡雏成本与饲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终端市场消费情况不佳,产业链利润相比于去年显著下滑;生猪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养猪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加快内部变革节奏,加大关键人才引进力度,强化采购、技术、市场、生产等模块的联动,加强对标、复盘管理,与此同时,稳健合理地安排资本支出,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情况下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43亿元,同比增长3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58.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56.8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129.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达到6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4%。

  (二)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主要业务发展情况回顾

  1、饲料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仅用十几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2011年中国饲料产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饲料生产国。

  相比于高速发展的前期,近10年我国饲料产量整体增速放缓,年均增速仅3.8%,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巨大。2021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总产量增速迅猛,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供给方面,2021年上半年,全国饲料总产量13,933万吨,同比增长21.1%。分品种来看,猪饲料产量6,246万吨,同比增长71.4%;蛋禽饲料产量1,571万吨,同比下降10.2%;肉禽饲料产量4,332万吨,同比下降4.1%;反刍动物饲料产量690万吨,同比增长18.1%。行业集中度方面,万吨以上的规模饲料企业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企业饲料产量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需求方面,2021年上半年,猪料、反刍料市场需求良好,禽料消费量显著下降。具体来看,北方生猪复养接近尾声,南方生猪产能加速恢复,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加31.48%;蛋鸡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市场补栏十分谨慎,上半年商品代鸡苗补栏量同比下降16.02%,新开产蛋鸡减少,老鸡淘汰增加,6月商品代在产蛋鸡存栏跌至9亿羽;肉鸡出栏量虽有增长,但增量不及预期,加之肉鸡出栏均重减小,致使肉鸡料需求微降;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效益良好,农户补栏积极,存栏量逐步增长,饲料需求量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总产量大幅增长,增速远超近10年平均增速,但是,各地域、各品类、不同规模的公司之间,增长幅度又体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地域方面,北方生猪复养进程基本结束,南方生猪存栏快速提升,上半年南方地区猪料销量增幅远大于北方地区;品类方面,受益于生猪产能的超预期恢复,上半年猪料产量增幅远大于其他品种饲料,而禽料产量同比存在明显降幅;行业集中度方面,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行业内部分化之势愈发显著,大型企业凭借其技术、成本、品牌、管理、资金、物流等各方面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注:上文行业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博亚和讯行业分析报告。

  (2)公司饲料业务经营进展

  2021年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维持高位震荡,下游养殖业行情复杂多变,饲料行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内部分化之势愈发显著。在此机会与风险并存的阶段内,公司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品牌与技术优势,饲料业务加快变革步伐,对外勇于开拓、对内精打细磨,持续提高自身的核心系统能力。

  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范围内饲料销量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猪饲料、禽饲料、反刍料三大业务线各有建树:禽饲料与反刍料销量增幅明显优于行业产量平均增速,而以我国北方为主要销售区域的猪料业务,在北方地区生猪复养进程基本结束的情况下,猪料对外销量仍然保持着50%以上的增幅。整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合并范围内企业饲料外销量再创半年度销量新高,达到205.03万吨,同比增长25%,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

  ①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联动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坚定推进“前后方分离”的管理模式,前方营销提收入、后方生产控成本,各层级管理者分工明确、执行到位。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半年,公司总部在原有的技术、采购、市场部门的组织架构基础上,着手建立“技术研发院”、“行情研判院”、“市场研究院”三大研究机构:技术研发院着力于各品类饲料产品的配方研发,行情研判院专注于产业及上下游行情的发展趋势研判,市场研究院致力于市场格局及竞争对手的分析研究,三大机构持续引入关键性人才,不断提升对于市场一线的支持力度,中后台与前方一线协同作战、赋能并进。与此同时,公司继续强化采购、研发、营销、生产等各模块的联动机制,缩短反馈路径、优化考核方案,辽宁、龙吉、关内三大区域紧密协作,最大程度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加强研发力度,扩大产品优势

  公司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平台和20余年的技术沉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现有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针对不同行情又持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半年,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升级了新一代教槽料、经济型中大猪料、奶牛精补料、水产高档膨化料等多种产品,并且与市场营销团队、原料采购团队紧密协作,针对目前行情下的客户需求,重新梳理了各类产品的市场定位,通过技术配方的创新调整,使得高附加值产品的品质优势进一步扩大,低附加值产品在保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配方成本有所降低,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此外,上半年公司继续优化升级无抗技术方案,积极开发各种高价原料的低成本同质替代品,饲料产品在品质与成本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

  ③抢占市场份额,夯实运营能力

  2021年上半年,公司紧抓行业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公司着力提升营销与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依托原料采购的相对优势,大力开发规模养殖场大客户,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等多样化手段丰富销售策略,巩固公司产品在中小散户中的品牌优势。东北以外地区,公司将现有市场细分为京津冀晋、西部、山东、华东、河南两湖五个区域,推行“管理下沉”模式的组织变革,稳步增加销售单元、逐渐填补空白市场,成熟项目努力扩大单厂产销规模,力争打造旗舰型工厂,新项目加快推进速度,为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做好充分准备。公司对于内部运营能力的提升同样十分重视,上半年,公司进一步深化对标管理体系,以全面的数据分析与比较为依托,从成本与效率两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各品种、各工厂、各环节的潜在利润空间,持续提高公司饲料业务的核心系统能力。

  2、肉禽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2021年上半年,在外部市场环境剧烈变动与产业链内部激烈博弈的双重作用下,白羽肉鸡行业的供需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供给方面,由于去年四季度国内种鸡端快速去产能,导致今年一季度市场强制换羽种鸡存栏降至新低,叠加春节停孵、新冠疫情等其他因素,致使一季度商品鸡雏供应紧张,雏价从年初的1元/羽快速上涨至5-6元/羽,毛鸡出栏量不及预期;4-5月份,鸡雏价格依旧在4.5-5元/羽的区间内高位震荡,品牌厂商的雏价一度保持在5元/羽以上;随着鸡雏供应的恢复,毛鸡出栏量逐步增长至高位,加之猪价的大幅下跌导致市场情绪急转,6月份雏价断崖式下跌至1元/羽。上半年整体来看,国内毛鸡出栏约25亿羽,同比增加10%,但毛鸡出栏均重有所下降,毛鸡出栏增幅不及预期,而屠宰环节由于市场产能扩张过大,致使屠宰产业上半年整体持续亏损。

  需求方面,2021年上半年,新冠阴霾挥之不去,鸡肉冻品走货始终不畅,国内鸡肉消费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春节后,批发市场、商超零售、食品加工等环节鸡肉需求疲软,餐饮需求虽稍有回暖,但仍不及新冠疫情发生以前的市场消费水平。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价超预期下跌,这极大地挤压了鸡肉的消费空间,户外餐饮与集团消费受到剧烈冲击,国内鸡肉综合售价从年初的11000元/吨一路走低,6月份逼近10000元/吨,跌破大部分一条龙企业生产成本线。

  总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白羽肉鸡产业链前端价格高企、终端消费不畅,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于链条前端环节,屠宰环节由于行业整体产能扩张过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注:上文行业数据来源于博亚和讯行业分析报告。

  (2)公司肉禽业务经营进展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肉禽业务以“控节奏、调结构、保安全、提效率、升生态、增效益”为核心指导思想,凭借多年形成的成本效率优势,在保障安全边际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推进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报告期内,公司控参股企业合计屠宰白羽肉鸡3.26亿羽,同比增长23%,控参股企业合计养殖与屠宰产能配比超过90%;控参股企业合计生产调理品及熟食1.29万吨,同比增长68%。

  ①控节奏、调结构,合理规划业务布局

  上半年,白羽肉鸡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市场处于2019-2020年持续扩张后的投产阶段,屠宰环节产能扩张过大,下游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链利润向前端转移。鉴于此,公司上半年在种鸡端适度进行扩张,新建的种鸡孵化项目陆续投产,成熟的项目不断强化生产管理、改进生产指标、保障鸡雏质量;养殖端,公司上半年进一步加大了商品鸡养殖业务的扩张力度,与此同时,根据市场行情的最新变化以及大农场的投产时间阶段,动态调整农场主的代养费政策,以确保公司与农场主利润的合理分配;屠宰端,公司以现有产能为根基保持平稳发展,短期效益与长远布局并重,在保证产销平衡的基础上,优质项目有节奏的适度扩张,新投产的项目加大资源投入,迅速提升产销规模,力争以最快速度越过盈亏平衡点。

  ②保安全、提效率,持续深化精益管理

  上半年,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情况下,公司肉禽业务继续坚持精益管理的发展道路,通过“巡检制度”、“对标分析”等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指标、提高运营效率、严控产品质量,合理压缩期间费用,运营能力持续增强。养殖方面,自产鸡雏保障生产质量、外购鸡雏加强种源选择,不断修订、完善《养殖现场管理手册》,养殖成绩稳中有升;屠宰方面,继续狠抓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化品质管理,与此同时,深入探索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今后的业务转型升级打下基础;财务方面,严格管理应收账款,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时刻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吸纳高质量人才、优化选培机制、丰富人才储备、开展梯队建设,企业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

  ③升生态、增效益,积极优化营销策略

  上半年,生猪产能超预期恢复,极大地压制了鸡肉的消费空间,加之新冠阴霾挥之不去,市场消费持续低迷,与去年同期相比,白羽肉鸡行业景气度进一步走低。为应对此不利局面,屠宰业务,公司利用“多品牌战略”大力开拓肉鸡分割品销售渠道,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鸡肉产品质量,着力保持产销平衡,力争以最优的产品组合实现最高的综合价值,积极开发优质客户,不断提高生态位。调理品与熟食业务,公司加速推进新项目的建设进度,迅速扩大基础产销规模、提升大订单的承接能力,加强产品研发、打造拳头产品、持续增强核心能力与品牌影响力,为食品业务转型升级打基础、做准备。

  3、生猪业务

  (1)行业发展情况

  2021年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全国生猪价格总体呈现高位大幅下跌态势,行业由高盈利转为大幅亏损,产能由快速恢复转为优胜劣汰。

  供给方面,受疫病影响,一季度母猪存栏量窄幅下降,二季度母猪恢复增长,特别是高效二元母猪量逐渐增加,猪价连续大幅下跌之后,三元母猪加速淘汰,6月份三元母猪占比下降至45%左右,母猪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二季度开始,集团企业母猪更新逐渐转向自繁,多数中小散户停止补栏母猪群,市场补栏积极性显著下降。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增加0.8%,生猪存栏同比增加31.48%;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加42.89%,猪肉产量同比增加39.61%。

  需求方面,随着猪肉供给的恢复与猪肉价格的下跌,猪肉消费逐渐恢复,但是消费的恢复速度慢于供给的增长速度。近两年,以鸡肉为主的猪肉替代品产量大幅增长,长期的高价猪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替代品消费占比显著增长,猪肉价格下跌后,猪肉的需求亦很难回到2018年之前的消费水平。此外,新冠疫情的长期袭扰始终压制终端消费,消费的恢复呈现“渐进式”状态,而猪肉的供给则在短时间内集中上量,由此导致二季度猪肉供需的严重失衡。2021年6月下旬,全国生猪均价跌至12.48元/kg,相比于年初36.66元/kg的高价,跌幅达65.96%。

  总体来看,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母猪质量与生猪出栏数量皆显著提升,猪肉需求量虽有所恢复,但消费的恢复速度慢于产能的提升速度,猪肉总需求预期下移,供需阶段性失衡,生猪养殖行业由盈利转为亏损,产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行业内优胜劣汰加剧。

  注:上文行业数据来源于博亚和讯行业分析报告。

  (2)公司生猪业务经营进展

  2021年上半年,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大幅走低,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公司进入生猪养殖领域较晚,规模较小,报告期内稳健经营,控参股企业合计出栏量同比增长157%。

  ①稳步发展,控制节奏

  上半年面对生猪市场行情的变化,公司稳步推进种猪、仔猪、育肥及放养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销售生猪54.6万头,同比增长157%。其中肥猪22.7万头,仔猪28.1万头(内销18.4万头、外销9.7万头),种猪3.8万头。行情突变的情况下,公司根据市场形势快速调整运营策略,如仔猪价格下行时减少外部采购、控制放养节奏、放缓部分项目等。

  ②提效率、降成本,改善运营质量

  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时,成本与效率的管控是猪场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猪场运营质量。在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公司及时更新淘汰落后产能,包括无效及低产能母猪、不达标猪场及放养场,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猪场生产管理效率;不断优化种群结构,同时调整营养方案与饲喂管理模式。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母猪存栏7.9万头,其中三元留种母猪比例进一步下降为5.5%。在成本控制与运营质量提升方面,公司深入推进猪场对标管理,通过对标分析,加强各项费用管控、降低成本、提高人效,同时梳理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潜心打磨内部运营水平,确保行业步入上行通道时能够快速获取利润。

  ③夯实生物安全体系,保障生产健康运营

  非洲猪瘟仍是扰动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依然把生物安全工作摆在首位,继续以外防输入、内防感染为管理要点,夯实猪场内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持续提高团队技术素养,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确保团队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警惕性。与此同时,公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管控消毒、检测及动保等环节,注重防疫成本投入有效性,努力降低生物安全防控成本。

  ④推进屠宰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快速推进安徽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与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年底投产,以延伸产业链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公司亦将继续探索屠宰、食品加工等下游业务机会,不断完善生猪产业版图,提高养殖板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原料贸易业务

  上半年养殖行业整体利润下降,饲料成本及动物保健产品成本相应承压,给贸易业务经营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司贸易板块积极采取多重举措对冲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在原有产品线基础上拓宽产品品类,提升养殖现场服务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促进动保产品销量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发挥专业团队优势,较为精准地实现了市场行情研判,内部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为釆购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借助贸易系统信息化平台进一步精进内部管理,降低运营费用,提高经营效率,为贸易业务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5、其他工作情况

  (1)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竞争力

  上半年面对非瘟环伺、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价格暴涨等诸多市场变化与竞争压力,公司聚焦饲料产品开发与升级、原料替代、无抗方案优化、养殖技术转型升级等方向不断积累与突破。

  饲料研制方向,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开发升级了新一代教槽料、经济型中大猪料、肉禽新料型产品、奶牛精补料产品、肉牛新产品、水产高档膨化饲料、发酵料等,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占率。

  原料替代方向,公司围绕玉米替代开展了多项试验研究,验证了小麦、糙米、稻谷、豌豆、高粱等原料应用于不同阶段猪、禽料中的效果,大力推动日粮类型转变,包括全麦型日粮、玉米糙米混合型日粮、玉米高粱型日粮等,并针对水产饲料展开原料替代研发,以降低对鱼粉等原料的依赖。

  无抗技术方向,公司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市场的猪料无抗方案,更加专注仔猪肠道健康管理,无抗效果进一步加强,同时针对肉禽养殖大量筛选替抗产品,改善肉鸡肠道健康,降低死淘率,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技术方案转型升级方向,公司紧贴客户需求制定一体化饲养方案助力养殖成绩提升,如母猪分品系的精准营养设计+精准饲喂+精准生产配套、母仔猪一体化营养方案、反刍线新饲喂模式推广等。

  面对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公司借助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集团技术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和各级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所展开新产品研发、肉制品新技术和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全面发力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63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并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近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21年4月公司再次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参与农业部主导的《饲料原料目录》修订,负责完成“豆科作物籽实及其加工产品”、“块茎、块根及其加工产品”、“其他籽实及其加工产品”类别增补修订;公司作为主持单位,继续开展辽宁省重大专项《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及低蛋白饲料》和沈阳市科技计划《母猪精准营养及配套饲喂模式研究》项目。

  (2)精进管理,加强关键人才引进,强化培训与文化宣贯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分析改进机制持续完善精进,“对标管理”“复盘分析”在各业务板块深入推进,公司不断完善“三级会议”管理体系,强化《任务清单》、“项目管理小组”等管理举措输出跟踪,进一步细化过程绩效管理。通过“卓越绩效项目”在部分板块试点实施,结合优秀的外部管理资源的落地转化,中高层管理者“凌丰培训”等多种模式,逐步完善赋能分享平台,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基于集团战略规划,在“技术研发院”、“行情研判院”、“市场研究院”三院人才配置,及各业务板块关键岗位人才吸纳方面加大力度,引入市场、研发、采购、养殖等多方面关键少数人才,并通过系统实施“新苗培训”、优化新员工培养体系等管理动作,着力提高新人培养留用质量。深入推动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文化落地,大力宣贯《禾丰人行为规范》,策划禾丰“价值观之星”评选以发挥榜样的力量,并通过启动新媒体矩阵的协同运作,提升对内对外企业形象与品牌美誉度。

  6、2021年上半年获得荣誉

  第五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409位,上升91位;

  获选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荣膺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排名第9位;

  荣膺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五十强企业,排名第11位;

  荣膺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排名第28位;

  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饲料业务的成本绝大部分来源于原料,原料主产区的产量变化、进口政策、收储及补贴情况、汇率波动、物流成本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原料行情的波动,进而影响公司饲料业务的成本及毛利率。随着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程度的深化,原料的供需关系及交易价格受到国内外现货、期货等多个维度市场行情的影响,价格走势日趋复杂、波动幅度日益剧烈,进一步增加了公司成本管理的难度。此外,新冠疫情、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复杂变化也使原料采购平添变数。

  风险应对措施:

  (1)公司与国内外多家顶级原料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集团集中采购、区域性比价采购与本地分品种采购相结合的三级采购模式,从战略上明确采购分工;

  (2)公司将原料贸易业务与采购管理工作相结合,由专业成熟的原料采购团队对市场行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研究、实时跟踪,利用贸易与采购业务的合理搭配、分品种统一管理、期货与现货相结合的方式,从战术上降低采购价格;

  (3)公司采购部门与技术研发团队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发各种主要原料的低成本同质替代品,从技术上改进配方,以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

  (4)公司与荷兰皇家DeHeus公司搭建了原料信息共享通道,双方能够就大宗原料、添加剂等小料的行情及时地互通有无,未来双方或将开展联合采购合作,进而大幅增强采购端的整体议价能力。

  2、畜禽价格波动的风险

  养殖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供给规模调整的滞后性致使畜禽价格总是呈周期性波动。我国畜禽养殖行业目前仍以散户和小型养殖场为主,其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非理性,“羊群效应”尤为明显,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畜禽养殖业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风险应对措施:

  (1)战略方面,公司始终对上下游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多年来持续深化市场研究、精准预判行业趋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三大主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业务板块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产能布局,力争从战略层面有效控制畜禽价格波动的风险;

  (2)业务方面,公司肉禽业务涵盖了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与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多个模块,并已形成产业链;公司生猪业务也逐步向下游延伸,生猪屠宰业务布局顺利。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使得链条中各环节的价格波动充分对冲,进而最大限度地熨平产业链整体的价格波动;

  (3)管理方面,公司始终致力于完善各个环节的生产规范,不断创新各类业务的实操技术与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生产运营指标、提高人均效率的方式间接地降低板块整体的运营成本。运营成本优势可以减轻行业低谷时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并提高行业景气时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3、重大疫情的风险

  饲料和养殖是公司的两大主要业务。畜禽疫病是养殖行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一旦发生疫病,必将引起市场消费心理的恐慌,进而需求下降、产量下降、收入缩减、成本上升;而饲料行业主要服务于下游养殖业,下游养殖业的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饲料业务的业绩情况。作为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爆发式的疫情无疑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公司十分注重区域和结构的布局,这是分散疫情风险最直接的方式;

  (2)防治疫情须以“防”为主、“治”为辅,公司持续提高重大疫病的预防技术、完善重大疫病预警机制,力争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将其遏制;

  (3)疫情来临之时,反应速度尤为关键,应对越快、损失越小,公司为此专门建立了重大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努力将疫情的冲击降至最小;

  (4)公司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疫情的事后分析和研究整理,始终坚持从动物营养、兽医服务等多个维度不断强化对于畜禽疫病的防控能力;

  (5)针对非洲猪瘟,公司从研发端至养殖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控体系。

  4、环保政策引起的产业格局调整风险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发布等等。相关环保政策的相继推出彰显了国家加大畜牧行业环保监管的决心,全国各地都有对养殖场拆迁、禁养、限养的新规落地;由此可见,环保力度持续加大乃是行业大势所趋,是整个畜牧行业都无法规避的现实,这引发了产能优胜劣汰、行业重新洗牌的新局面。

  风险应对措施:

  早在创业之初,公司就把“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写入《禾丰宗旨》。26年来,公司全体始终将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当作公司重要使命,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好各项环保要求作为企业及管理者的重要考核指标。

  (1)养殖屠宰方面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对存在的环保风险点进行了全面识别,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针对重点排污单位,公司制定了完备的自行监测方案,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消除隐患,并且不断加大人员、资金方面的环保投入,以确保重点排污单位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2)饲料生产方面

  公司始终以最严谨的态度执行国家各项环保标准,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均制定了完备的防控措施,同时公司在饲料配方中应用环保型原料和添加剂,持续研发安全环保型日粮,以减少重金属、氮、磷的排放。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国际化业务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口及海外投资等方面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化发展使得饲料行业原材料全球化采购成为常态,因此,汇率波动风险在以国外供应为主的原材料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次,公司肉禽产品出口业务快速增长,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种货币的结算,汇率波动在所难免;最后,公司海外投资和海外经营业务规模较大,跨境资金往来和结算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增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

  (2)通过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在外贸交易中的议价能力,利用人民币结算、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

  (3)充分利用外汇远期、掉期及期权(组合)等多种工具对外汇敞口进行汇率保值;

  (4)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外来外用”为原则,对收入和债务进行合理匹配,控制汇率风险。

  6、食品安全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较大冲击,国家也不断对食品安全及食品来源的立法进行完善,加大了对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一旦因为质量监管不力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将直接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心里,进而致使下游需求遭受巨大冲击,品牌与业绩都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对食品与质量安全问题保持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切实执行禾丰“六个永远不”的质量方针——永远不采用不合格原料、永远不使用不正常设备、永远不允许不规范操作、永远不生产不达标产品、永远不忽视不满意顾客、永远不容忍不完善服务。公司总部设有“食品与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相关板块、相关公司均成立“食品与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落实各环节具体责任人,确保团队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警惕性。

  (1)饲料业务

  公司建立了总部、区域、子公司三级管理的品质管理机制和检测体系,采用ISO9001、ISO22000、ISO-IEC17025等国际标准,深入贯彻执行农业农村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质量标准及公司各项规范,实现产品全程管控,并建立了追溯系统。公司大力普及近红外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及时共享数据,迅速实现风险预警,对重金属、有害微生物、霉菌毒素重点检测监控,为饲料产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公司借鉴欧洲无抗饲料的技术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养殖现状,在饲料“无抗”方面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目前公司所有饲料产品都已顺利过渡到“无抗”阶段。

  (2)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

  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在肉禽与生猪养殖环节对于用药选择与药残控制等环节层层监控、严格把关,屠宰加工环节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切实执行出入检验检疫与药残检测。业务模式方面,公司肉禽业务涵盖了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与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多个模块,并已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保证了各环节原料的充足供应,并且从源头开始对食品与质量安全问题施行全过程严格把控,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流程化作业将生物安全、药残控制和加工过程的卫生保障有机整合,最终实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素质且忠诚进取的管理团队,理性规划、矢志发展的经营战略,日渐完善、颇具优势的产业布局,系统科学、持续创新的研发体系,不断成长、日益成熟的品牌影响力,引领发展、凝聚赋能的企业文化。

  (一)高素质且忠诚进取的管理团队

  人才是禾丰第一资源,也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创业股东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均具有较高学历和资深专业背景,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实践,能够精准把握产业运营环境、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公司核心价值观与经营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七位创始人被誉为“行业七君子”,他们团结、稳定,同心协力、砥砺互进。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基本为内部选拔与培养,核心成员享受公司多种形式激励政策,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极强的主人翁精神。26年来,中高层管理团队高度稳定,总监、总经理除个别因考核不达标而被调整外,鲜有主动离开者。不断充盈管理团队的80后、90后由公司从“禾苗”、“向日葵”等重要人才培养项目严格甄选,他们热爱公司、锐意进取,已成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公司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持续学习与能力提升,设有EDP、领导力训练营等中高层培训项目,同时定期组织管理者到国内外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反思改进。“管理层不稳定,高管不团结”是国内一些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与之相比,高素质且忠诚进取的管理团队则是禾丰当下以及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步履铿锵的主要原因。

  (二)理性规划、矢志发展的经营战略

  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及行业动态的前提下,公司始终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风险把控,聚焦于企业及新项目的运营质量与投资回报,本着稳健负责、健康发展的投资理念,合理布局、步步为营,不贸然投入、不冲动投资,始终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设法规避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类风险,把基业长青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禾丰理性规划、矢志发展的经营战略主要表现在:

  1、业务领域:公司从饲料预混料起家,多年来围绕饲料产业深耕细作,已成为中国前十名的商品化饲料生产销售企业,2008年经过审慎思考,进入肉禽产业化领域,历经十三年摸索与奋斗,禾丰控股和参股公司白羽肉鸡生产量已居于国内前列,且管理及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2018年,为抓住发展机遇、平抑行业风险,公司决定将生猪养殖业务作为公司战略业务,通过合作、独资等方式,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快速建立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公司进一步明确未来十年发展战略,做强做大饲料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肉禽产业化和生猪养殖业务,最终实现肉禽与生猪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互补型经营模式。

  2、经营模式: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一条颇具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的产业链条,包括饲料、养殖、屠宰及食品深加工业务,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链条上各业务紧密衔接,互相支撑,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风险、提升利润空间、保证食品安全,是当下更是日渐复杂多变的经济及行业形势下农牧企业的发展方向。

  3、市场拓展:拥有丰富市场拓展经验的禾丰股份并没有因在东北的饲料及肉禽产业化业务的成功而快速地覆盖全国,而是充分论证、稳扎稳打,东北、西北、华北、河南、山东……一步一个脚印,减少重资产投入,追求轻资产运作,始终关注经营效率与投资回报。

  4、产品结构:公司饲料产品品类齐全,猪、禽、反刍、水产等饲料销量及发展各有建树,有效避免因某种动物发生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而对公司整体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5、财务风险管控:公司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控,上市以来更是逐步完善了公司内部风险管控体系,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公司采取财务垂直化事业线管理,集中融资信贷管理,集中资金管理,集中担保决策管理。结合社会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状况,有效控制负债规模及财务成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8.62%。

  (三)日渐完善、颇具优势的产业布局

  公司的产业布局优势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两方面。

  1、地理位置:公司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主要业务布局于北方,尤以东北居多。东北是国家确定的畜牧养殖潜力增长区域,具有原料优质、气候适宜、养殖密度小、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非常适合农牧企业的发展,比如东北玉米具有“容重高、毒素小、水分少”的特点,能使公司在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能量类原料的采购成本。公司白羽肉鸡事业主要布局于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些地区白羽肉鸡生产量约占全国白羽肉鸡总量的75%以上,是中国最主要的几个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区域,具有良好的白羽肉鸡养殖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市场销售体系。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拓展海外市场,在具有较大畜牧业发展潜力的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家建有工厂,未来发展,较为可期。

  2、产业结构:公司立足于农牧领域,采取“横向多元化、纵向一体化”的布局策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综合抗风险能力与持续盈利能力日益增强。横向布局方面,公司在做强做大饲料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肉禽产业化和生猪养殖业务,努力打造肉禽与生猪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互补型经营模式。纵向精深方面,一体化经营模式是中国农牧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公司在原料贸易、饲料、养殖、屠宰等领域发展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条颇具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的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完善链条各业务的匹配度,大胆探索食品深加工领域,加快完整产业链条的构建,且不断规范、优化分工与协作系统,进一步增强彼此间的协同效应。

  (四)系统科学、持续创新的研发体系

  公司技术研发系统始终秉持“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服务、优秀的产品,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食品安全,造福人类社会”的企业宗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安全、质量稳定、营养精准、服务客户”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

  1、优秀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依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饲料、禽产业、猪产业、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等领域已建立了集产业养殖技术、饲料产品技术、生产加工技术等“多位一体”的技术研发团队。公司拥有由数百名硕士、博士、教授、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既有理论深厚的专家高屋建瓴把前沿科技推广于现场,又有资深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现场论证与选择应用。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生物饲料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专业分中心、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单位、辽宁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辽宁省饲料技术与安全创新团队。

  2、独具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合作:2006年,公司与有百年历史的荷兰皇家DeHeus公司合作,全面借鉴其所拥有的全球先进技术资源、领先技术和百年管理经验,在饲料的“安全优质”、“精准高效”、“无抗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与进展。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与荷兰皇家DeHeus公司一直保持高频率的技术沟通和交流,这种互通有无使公司始终了解和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动态、研发成果,并结合公司26年自有技术及养殖现状,持续提高改进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还建立了独特的对外技术合作交流窗口,“院士工作站”和“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等合作项目。

  3、国内一流的研发检测能力及数据库:公司的研发检测中心是国内饲料企业中为数不多的通过CNAS认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被全球60个国家/地区所承认。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检测设备,设有理化、微生物、精密仪器三大类检测室,从微观到宏观,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将安全生产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公司建有自己的原料数据库并共享荷兰合作伙伴的数据资源,采用回归方程计算原料的能量动态数据,按照生产性能和采食量分级别精准配制动物营养,以获得最低成本配方,达到最佳性价比。

  4、硕果累累的研发成果:研发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禾丰在研发之路上,已经结下累累硕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63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并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近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报告期内面对市场变化,公司持续夯实研发成果,在原料替代技术、生猪饲料无抗方案优化技术、教保料肠道健康调控技术、蛋鸡新型预混料、水产高档膨化饲料等方面不断积累与突破,同时公司组建了集团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及博士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发力提升技术研发竞争力。

  (五)不断成长、日益成熟的品牌影响力

  26年的发展,禾丰已经在中国农牧领域较为成功地树立了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随着畜牧养殖行业的转型与升级,禾丰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得以彰显。

  1、产品品牌:多年来,凭借领先技术、优质产品和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禾丰品牌在市场所覆盖区域已经广为客户接受和信赖,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更为突出。“禾丰”商标先后获得辽宁省名牌、辽宁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全国畜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辽宁省省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2、企业品牌: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诚信、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公司旗下多项业务为与合作伙伴的合资业务,很多已经合作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包括与荷兰皇家DeHeus公司长达15年的友好合作,这些成功的合作案例能够较为充分地说明“禾丰”这个企业品牌被合作伙伴的认可与接受度。禾丰企业品牌还表现在与多家跨国及国内供应商保持长期、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数年来金融机构因禾丰良好信誉而提供的所有贷款均为信用贷款……作为雇主品牌,“禾丰”是员工认可、热爱的企业,是求职者的向往与追求。公司两次获得由智联招聘第三方评定的“最佳雇主”称号。

  (六)引领发展、凝聚赋能的企业文化

  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日渐完善、引领发展、上下认同的企业文化,“诚信、责任、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与“创新、高效、自律”的经营文化已深入禾丰人内心,充分影响员工行为,全面体现于战略选择、经营决策与日常管理中。共同的价值观对于组织效率提升、组织凝聚力加持、组织赋能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公司管理运营的基本原则和保证公司长久发展的源动力。

  公司管理者每年一次的企业文化宣讲,日常工作中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企业文化在基层传播的主要途径。2021年上半年利用公司成立纪念日“禾丰日”举办“总裁战略宣讲”和“禾丰产品直播内购节活动”,全员强化落实公司目标、举措,激发整体责任感与工作热情。200余家子公司举行不同形式的员工活动庆祝“禾丰日”,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公司文化得以进一步宣贯。公司进一步完善自媒体矩阵,采取多样、新颖的形式,通过总部+区域、板块+子公司三级企业文化工作分工,落地禾丰文化,让文化进一步深入员工心中。为使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文化能够更好指导员工行为,公司推出《核心价值观与经营文化行为规范》,并予全面推广,计划本年度达到全员熟知理解此《规范》并尝试应用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

  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禾丰发展的护城河,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是禾丰持久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