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加盟网 |移动站 广告合作: 全国服务热线: 客服QQ: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服装资讯 >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58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更新时间: 2021-08-22 03:11 作者: 58创业 点击次数: 
 川江农夫小地火锅

所属行业: 火锅

品牌源地: 江苏省

公司名称: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林语堂先生是很欣赏李香君的御香君,朋友送他一幅香君画像,他亲自提诗其上: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观止;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御香君。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提好诗后,林先生将画挂在书房里,灵性偶起时或不满现状时,便拜上几拜御香君。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其实他何尝是春情难按拜美人?他拜的是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以及那段历史里一个不屈的灵魂。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一本《桃花扇》,可以串通一半晚明史。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1.金陵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启四年,是明朝最灰暗的日子。阴云密布,风雨飘摇,偶尔出现的太阳也是昏昏沉沉,看不出一点精神。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讽刺的是,此时的皇帝朱由校,驾崩后的谥号为“熹宗”,熹原本的意思是炽热博盛,用在庙号里义为“有功安人”。假如你恰好读过《万历十五年》,便能体会万历年间朝廷的压抑阴暗,而天启四年,距万历十五年仅过去了整整三十七年,朝廷风气每况愈下,甚至弥漫民间。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这一年,从山海关到京师地震不断,民房瓦舍与帝王宫殿皆在动荡颤抖;这一年,杭州、福宁、广州接连兵变,两当民变,杀死了一个叫牛得用的知县;这一年,大臣杨涟和御史左光斗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籍,逮捕入狱,酷刑报复,先后枉死;这一年,给事中解学龙上疏请求修正史,熹宗拒绝,魏忠贤上疏请求建生祠,熹宗准许……

御香君:一个叫香君的翩翩女子,一本斑驳的《桃花扇》,带走了一半儿明史

这些荒谬的史事在《明史》中都能找到,字字痛心。但也是天启四年,苏州阊门吴宅诞下一女子,她出生在这一年,正史并无记载,但往后她将和将倾的山河岁月共留名于后世。

她就是李香君,别名李香,号“香扇坠”。

昆曲中李香君的形象

尚在懵懂之中,香君的父亲就被魏党迫害,家族不久便枝叶凋零,歌姬李贞丽收留了她,养她做干女儿。

张潮《虞初新志》记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这样的女子教出来的女儿定是翩翩佳人。

实际上,李贞丽很重视香君的教育,言传身教,诗礼熏陶,使得李香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善于歌唱,李贞丽请来了有着“南曲天下第一”的周如松(即《桃花扇》中的苏昆生)为她教授《玉茗堂四梦》。十三岁那年,她便以唱《皂罗袍》和《琵琶词》名闻坊间,浪迹画舫的才子贵人们能见香君一面,已觉三生有幸,进士魏学濂提诗于媚香楼(香君住所)粉壁,后来杨龙友在旁边画上了《崇兰诡石图》。

此时的李香君正是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春正茂,后来余怀回忆李香君,在《板桥杂记》中写到:

李香,身躯短小,肌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史书中关于李香君的记载少得可怜,且大多是文学作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她身上追索晚明历史,从香君出生到十六岁,明朝千里江山已然“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党锢之争。

宋朝欧阳修《朋党论》中讲:“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天启年间的党争,主力分两派:以熹宗宠幸的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以知识分子士大夫为代表的“东林党”。这两派之间的争论,看似在朝廷,实际上已经影响了边关稳定和外交事宜。

天启皇帝朱由校画像

天启七年,阉党失势。

那年熹宗二十三岁,身体羸弱,最终驾崩于乾清宫。弟弟朱由检继位,就是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皇帝。崇祯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可明朝经历了万历和天启的败乱,已经无力回天。

朱由检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不保,自缢于阜城,崇祯昭告天下拆毁魏生前所建生祠,挖出尸体,碎尸万段,悬首河间。魏忠贤虽死,阉党实力骤减,可并不意味着党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阉党分子马士英和阮大铖手握兵权,东林党后代组成“复社”,性质与东林党大同小异,两党继续相争。

复社成员最著名的是四公子:侯朝宗(侯方域)、陈贞慧、吴应箕、冒辟疆。这些公子以文会友,看似是学术组织,实则暗藏政治活动。

侯方域故居,位于河南商丘

《桃花扇》这一段历史佳话,却和复社有关:复社侯方域漂泊金陵之际,邂逅佳人李香君。

人生若只如初见,每对情人的初见,都是惊魂一瞥。这段初见,详细情形不得而知,侯朝宗《李姬传》这样写:“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简短数字,一笔带过。还是《桃花扇》写的好:

场景:金陵盒子会,众女子在楼上比较歌艺,行人楼下驻足观赏。

李贞丽:香草偏随蝴蝶扇,美人又下凤凰台。

众人:都看天人下界了,阿弥陀佛。

苏昆生:朝宗认认,这是贞丽,这是香君。

侯方域:小生河南侯朝宗,一向渴慕,今才遂愿。(转眼看着香君)果然妙龄绝色!

香君沏茶:绿杨红杏(比喻新茶),点缀新节。

二人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便定了嫁娶之事。三月十五日,良辰美景,新婚燕尔,侯方域赠香君宫扇一柄,作为定盟信物,扇上提诗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踏春归去春犹浅,明日重来花满床。——《桃花扇》

这时的李香君,并不知道明朝已经山河动摇,烽烟四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秦淮之地,历来本就是人间乐处,从宋朝“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到此时“不管烽烟家万里,五更怀里啭歌喉”,金陵似乎都不受尘世干扰,从小生活其中的李香君自然也是如此,直到知道了自己的婚姻是一场政治阴谋。

从起初杨龙友介绍侯方域认识李香君,到资助嫁妆及置办婚姻的费用,都是魏党一派的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设计的手段。

复社成员虽然没有兵权,但人望很高,常写文章贬斥奸臣。陈贞慧、吴应箕写了文章攻击阮大铖,阮大铖为了拉拢人心,想借侯方域结交复社,侯方域虽看不起他的为人,可用人钱财,心下稍有不安,便想替阮大铖开脱,哪知香君爱国心定,痛骂阮大铖。这一段,都写在《桃花扇》里:

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循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香君却奁的这一年,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

从这件事以后,李香君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并不像金陵这般惠风和畅,反而摇曳不定,事实上,此时的大明朝已气数将尽,内忧不断,外患丛生。

3.歌女亦知亡国恨,血染桃花愧须眉

内忧不断,外患丛生。

李自成、张献忠聚众起义,声势浩大,这是内忧;建真满族人南寇山海关,屡次挑衅,这是外患。

明末的军队人数虽多,大多为游手好闲没有土地的农民,每人发一器械,平时操练严格,但上阵则东奔西逃溃不成军。民间土地大多集中在大地主手中,万历年间海瑞做苏州巡抚时,他管辖内宰相徐阶一家就占地二十万亩,加之连年饥荒,农民起义相继爆发,闯王李自成于八大王张献忠集众二十万人,会于山西。

朝廷不乏如孙传庭左良玉这样的良将奇才,实力完全可以镇压起义,但崇祯帝偏听杨嗣昌一人,任他排挤政见不和的朝臣,以至于与几次明显可以消灭张李二人的时机失之交臂。

当时民间土地缺乏,但朝廷以“剿匪”为由,新增辽饷、剿饷、练饷三饷,而李自成却有“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编成儿歌煽动民众,天下饥民大多叛朝廷而归闯王。此时杨嗣昌因长期与张李二人周旋,屡次不胜而绝食而亡,崇祯不得已从狱中提拔孙传庭,领兵与李自成大战,交兵两次,孙传庭都因大雨披靡供粮不济而由胜转败,最后一次,他死在了潼关,李自成踏着他的尸体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京城。

此时金陵有长江天险,左良玉奉命把守江南,依然一派太平气象。

复社的公子们在秦淮河上的画船中饮酒对诗,作着“名姝也须名士衬,画舫偏宜画阁邻”的佳句。但好景不长,阮大铖因李香君却奁一事怀恨在心,诬陷侯方域挑拨左良玉造反,幸好有杨龙友提前告知,要侯方域外出避难。

扬州画舫,灯火辉煌

新婚不久,便要离别,侯方域有些不舍,而亲自经历了政治阴谋的香君却有着更深的家国情怀,她强忍着眼泪,对侯方域说:“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桃花扇·辞院》)

侯方域无可奈何投靠史可法去了,此时一别,后会无期。

这时李自成已兵围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叫天不应,宠幸宦官曹化淳打开城门,亲自迎接李自成。朱由检登上煤山,写下衣带遗诏,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桃花扇》写到这里,时间已变成顺治甲申年。明朝的朝廷也南移江南,阉党人物马士英和阮大铖胁迫小福王做皇帝,建立了颠沛流离的南明朝廷。国家危在旦夕,朝廷内部却还有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马士英排斥东林党的史可法和左良玉。

最后,史可法为抵御清军南下而身殒扬州,而马士英阮大铖却陪着福王在金陵排戏。

李香君也在金陵,守在媚香楼上,寸步不离,等着侯方域的消息,但山长水远,鸿雁无计。

有位叫田仰的官员,扔下三百金聘礼,强迫香君改嫁,李香君至死不渝,情急之下,撞在楼中的柱子上,血顺着额头流下来,沾染了侯方域送的宫扇。

后来杨龙友在血污之处点缀了几片绿叶,成就了一幅桃花图,这便是《桃花扇》剧名的由来。

李香君故居——媚香楼

4.桃花扇里感兴亡,字字珠玑未可轻明朝灭亡了,李香君的历史也湮灭在尘屑中,后来她与侯方域是否重圆,众说纷纭,不见载于史书。

距明朝灭亡五十四年,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终于完成了《桃花扇》,这部戏剧深得王国维先生的称赞,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有人格描写的剧作。

曲阜孔林

孔尚任把自己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的兴衰荣辱都寄托在这本书上,生死以之,血泪以俱。与其他的戏剧不同,《桃花扇》的故事大多建立在史实上,真人真事,有据可循,书中考据的史料,仅作者列出来的就有一百零一种之多。

孔子是春秋笔法的开创人,他的后代将其完美地融入到戏曲之中。借着《桃花扇》,总结晚明的血泪史:

“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迫于清朝文字狱,孔尚任尽最大的努力去将晚明历史记载于戏曲,但也只能“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

李香君的故事,孔尚任给接了末尾:香君被阮大铖招进皇宫(南明小朝廷)作歌女,香君趁机大骂误国奸臣,后来清兵打进南京城,苏昆生带着她走上逃亡之路,与侯方域在失火的媚香楼下擦肩而过,最终入山修行,断绝尘缘。

国破家亡,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人双双入道

文学作品中给予的结局或许并不能代表史实,表达也因夸张而更有张力,但文学作品却是历史最好的注解,就像要读懂先秦史,就必须读诸子百家,要读懂盛唐史,就必须读李白,要读懂晚明史,就要去翻一翻《桃花扇》。

孔尚任的家国情怀,在李香君《骂筵》一出的《玉交枝》一段和苏昆生《馀韵》一出的《哀江南》中达到极致,这一半儿晚明史,就这样随着李香君的贞烈一起远去了,也随着《桃花扇》的余韵落下了帷幕。

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多+

创业故事

更多+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关注
微信
APP下载
返回
顶部